到了大堂,崔妙请郭翼上座,自己坐在下手。
先敬了一杯酒,郭翼推辞了,“方才刚喝完,不必再喝。时候也不早了,先说正事。”
“听将军的。”崔妙便命人把酒去了,上了一些清淡的小菜。
说起太原王氏的事情,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在太原,晋阳王氏和祁县王氏差不多是死对头,老死不相往来不提,还要处处压过对方。但是近几十年,祁县王氏稳占上风,如今王允位列三公,祁县王氏更是一飞冲天!晋阳王氏可就要苦逼多了,没有人当高官不说,连个太守、县令都没捞到,实在是凄惨。
郭翼基本搞清楚了。名门望族通常都是按郡来划分,比如说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等。大部分情况下,同一个姓氏,在一个郡之内,都是同族血亲。像太原王氏这种各占一个县,还你争我斗的,基本没有。
古代就那么点人口,社交范围就这么大。就算一开始不是同一家,经过通婚,很快就会融合。一直到宋朝之前,中国还是相当流行同姓通婚的,觉得这样血统有保障!越是高门,越是讲究这些。
直到唐朝,贵为皇室,却又是土鳖出身的李家,求四姓女而不可得。便利用皇权,规定不准同姓氏通婚。发展了几百年之后,才在某一个极短的历史时期,有过同姓不通婚的习俗。
晋阳王氏请他来的目的,基本算是清清楚楚了。
古代找君主,是个技术活。天有不测风云,谁也说不好谁能笑到最后。今天郭翼傲视群雄,搞不好突然打了一场败仗,就此一蹶不振也说不好!
故此,大家族,都要分散投资,遍地撒网!只要是实力基本过得去,有点希望的势力,都安排一两个子弟,这样不管谁得了天下,都能分一杯羹。
在太原王氏之中,祁县王氏已经算是和郭翼搭上了。晋阳王氏想要后来居上,自然要多费功夫。
郭翼笑道:“既然如此,那你也应该清楚,我和王司徒是亲家。”
晋阳王氏与其他家族一样,受限于自身的实力,不足以自立,便都在寻找合适的君主。但是,他们是在太悲催了。王允凭借自己的地位,基本堵死了晋阳王氏通过“察举制”上位的道路。
并州有山高皇帝远,四周都是匈奴人。汉王朝数次想要整个让给匈奴居住的地方!天下诸侯要打到这里来,首先就要灭了并州的匈奴。但具有这种实力的诸侯,这个时候也往往羽翼丰满,王氏可有可无了!
但郭翼除外。这货实力最强,但偏偏底下没有任何士族效力。对晋阳王氏而言,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
自李章献城以来,将近五天的功夫。晋阳王氏内部已经达成了统一的共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确立在郭翼阵营的最高地位!
但最大问题也就在这里!一个不靠士族就能横扫天下,百战百胜的人,他会需要士族吗?士族能给的好处,说来说去,也就是“人才”二字。在百战百胜的情况下,郭翼会许诺给他们什么?
崔妙道:“我晋阳王氏,与其他世家大不相同。我们只效力于将军一人而已。”
郭翼大笑,这可不是有价值的东西,“问题是,晋阳城我已经拿下了。要你们何用?”
这句话说的众王氏子弟胆战心惊!他们对于郭翼的了解,都来自于传闻,对于第一次亲眼见到的人,谁也摸不准他到底是个什么脾气!表面上谦谦君子,实际上残暴不仁的人多的去了!
众人都看着崔妙,之前他们已经反复讨论过各种方案。却不料崔妙一咬牙,站起身,在郭翼面前五体投地的跪下,祈求道:“王氏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万事只凭将军吩咐,决不敢有所要求!”
“这!”
“大夫人!”
不少后生已经有点按捺不住了,这怎么能行?不能白干活啊!
崔妙深吸一口气,又磕头三次,俯首在地,恳切道:“将军,妾身言尽于此。”
郭翼扫过众人,杀气弥漫着整个屋子,不少人被激的浑身颤抖。沉声说:“首先!我军实行科举取士,不管是寒门子弟,还是世家大族,一视同仁!能做到什么官,靠你们自己的本事,指望我法外开恩,门都没有!”
“第二!你们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不想干,赋闲在家,种地纳税,也行!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第三!你这么聪明的女人,留在王家,太浪费了!你今年多大?”
崔妙的确有一套,她察觉到了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臣服!
王家的任何要求、任何条件,郭翼都不会答应。他之所以来,唯一的原因是,这里住着一群有文化的百姓。
所以,她直接表示臣服,郭翼也没有给他们穿小鞋。这个结果,已经是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