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不亲自前往阵前?刘备既然选择了亲自上阵,作为火药军的大帅,自然该有一定的礼数。”诸葛亮再次建言一句。
袁云闻言想了一会,最后还是摇了摇头,道:“老子从来不觉得刘备是什么英雄,来时路上你们也看见了,富饶的益州现在被弄的跟鬼域般,这样的人如何称呼他为英雄?至于什么礼数那就更不用讲究了,刘备不是列阵准备来攻吗?那就让火炮营和步枪营准备好,老子要让他的人连我们的阵地都无法到达,这就是我给刘备的礼数。”
说到这里,袁云似乎又想起一事,于是看着小六道:“刘备要是能够活捉,那就将他带来见我,我很早之前就说过,下次见面时,他刘备只能作为阶下囚的身份。”
诸葛亮见袁云已经很肯定做了决定,也不再劝慰什么,很快便将袁云的命令放了出去,于是火药军立刻开始运转了起来,黄忠这次感觉特别欣慰,因为这场战斗他们步枪营将作为绝对的主力,赵云与魏延只能作为两翼保障。
见所有人都离开了自己的营帐,袁云已经将靴子踢去了一边,然后就这么两手枕着后脑勺躺在了床榻上,今天总是要将所有事情定下一个结果了,刘备要是能被活捉,恐怕有很多问题要问他。
只是想到要问什么时,袁云却又茫然了,对于一个虚伪的变态来说,还真不知道要从何问起,当年在许都的往事,那时的刘备显得非常亲善,一度让他袁云将之当做了很好的朋友,结果就是这个所谓的朋友,每时每刻都在算计自己,还差点要了自己的小命。
而这些东西又有什么好问的,对于刘备而言,想要获取他袁云带来的火药之术,那本来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他的志向不就是做这天下的主人吗。
从这一点来看,曹操反是更加的让人敬佩些,至少这位老丈人就明言过,他是绝对不会取汉而代之的,即便他拿下了天下所有的权利,最多也不过是称王罢了。
可是按照历史书上说的,刘备可确确实实在益州称帝了,在三国最早的这些枭雄之中,只有他刘备一人这么做了,曹操与孙权都仅仅只是称王罢了。
如此也可以看出刘备的伪君子之处,这样一个包藏祸心的主,自己又哪里有什么问题需要问的?
“来人!去告知前阵,刘备此人不用留活口,斩下他脑袋的人,本侯赏金一万,粮米万石!”
随着袁云新的命令下达,东门处突然传来了阵阵的火炮之声,刘备的自杀冲锋看来终于开始了,按照往昔的战斗来看,这样的冲锋最多能坚持半个时辰,然后就是大规模的溃散,接着就会被埋伏在一侧的赵云剿杀。
第十章最后的抵抗
当袁云接见了第一位成都内的氏族后,连续几日都有不同的人士跑来求见,前前后后几乎见了有十几批这样的人,而这些人都抱着一个目的,那就是选择投靠,愿意作为内应帮助火药军。
袁云除了每日接见这些人,另外的工作就是将这些人整合起来,因为从他们分开来火药军营地就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是一个整体,如果只是个别氏族的单独行动,效果自然不会有多大,可以一旦将他们整合,这就是一股强悍的势力。
再过半月,这些城内的投降派终于被袁云和诸葛亮整合在了一起,并且行程了一套很好的体系,而交给这些人的第一个任务不是战斗,是让他们劝告城内的百姓,不要再替刘备盲目的卖命。
氏族的力量远比刘备深入成都许多,所以在各种劝告与解释下,所谓火药军会屠城的谣言终于湮灭了,愿意跟着城内守军出城攻击火药军的百姓也越来越少。
到了夏日最后一天时,成都的防卫几乎已经形同虚设了,只是袁云选择了继续等待,否则火药军早就攻进了内城。
法正对于这个结果似乎早就有了准备,唯一还不能放下心的地方,就是他宣誓效忠的刘备,所以这日一早他便匆匆赶去了刘备的官邸。
一进门发现刘备已经全身灌甲,似乎正打算率领自己的亲兵出门,待问了几名队正后,法正确定了刘备的想法,他准备亲自上阵攻击火药军。
“主公,此时不是逞匹夫之勇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暂避,只要退往云南方向,那里多山多林,瘴气缭绕,不熟悉本地的军伍根本无法进入,只要我们能股退往那里,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法正说完,脑门急的全是汗水。
刘备根本就没什么反应,依然在指挥着自己的亲兵,做着各种准备,逃去云南的想法他不是没有过,只是作为一代枭雄,他十分清楚明白,成都一旦失守,即便他得以存活,却再也无法东山再起。
天下平定后,凭借着云南贫乏的资源,能挡住朝廷的大军入侵就算不错了,什么后面再徐徐图之的可能根本就是笑话,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非常干脆的决定。
那就是战死沙场,至少这样不会玷污了他刘备的名号,胆小怕死从来不是他的性格,即便他曾经逃过很多次,但那是带着希望的撤退,如今关羽战死,张飞被俘,手边能够依靠的力量越来越薄弱,加之曹操已经过了赤壁统一了扬州等地,所有的机会都已经不复存在。
如此,不如痛痛快快的决一胜负更加让人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