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这样下去,一旦南斯拉夫将来与巴尔干半岛各国中的任何一方闹矛盾,那么有强大的同盟国做后盾的另一方,最终都一定会压倒南斯拉夫的。
有时候,解决矛盾不一定看得是谁占理,还得看谁的后台更大。
在时机终于到来后,莱因哈特也对南斯拉夫提出了加入同盟国大家庭的邀请。
而到了这个时候,南斯拉夫军方就算再不情愿,也没办法拒绝了。
放眼全世界,英法强强联手组成的轴心国集团,尚且都在德国主动的同盟国面前给跪了。
南斯拉夫总不能指望剩下的,他们恐惧还来不及的苏联来帮他们对抗德国吧?
况且,德国提出的加入条件也很轻松,只要不出岔子,南斯拉夫为同盟国提供2个师的步兵,协助管理同盟国在苏联的占领区就行了。
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南斯拉夫协助占领的地区土地,也将适当的划分给南斯拉夫政府,作为战争红利分给它。
这种程度的要求,南斯拉夫军方还是可以勉强接受的。恐惧苏联的他们,只要不必和苏军面对面交手,其实都还可以忍受压力。
当然,莱因哈特指望的也不是希腊和南斯拉夫提供的这4个步兵师能起多大作用。
说到底,这不过是他顺便争取到的一支驻防后方的辅助,作用仅仅在于为同盟国主力部队解放了兵力。
莱因哈特拉拢希腊和南斯拉夫的正真目的在于,他不想像历史上那样,和这两个国家做敌人,最后白白消耗了大把时间和兵力后,还得分兵占领这些地区,应付源源不断的游击队。
现在,德军非但不用分兵入驻巴尔干半岛,对付令人头疼的巴尔干游击队,反而还用上了这些本来的敌人,帮自己未来对付未来苏联本土的游击队。
同盟国吊打了整个轴心国,现在欧洲也已经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军事集团一家天下了。
在南欧,巴尔干半岛,两个尚未作出选择的国家,终于面临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根据协议,罗马尼亚王国及保加利亚王国已加入同盟国,匈牙利也在更早的时候就成为了德国的一个省。
然而对南斯拉夫,莱因哈特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施加压力,令南斯拉夫加入钢铁同盟条约,所以更不存在南斯拉夫的摄政王保罗王子签了这个条约,但却因为条约没有得到军方的认同遭到军事政变,由国王彼得二世代替保罗王子亲掌政务。
知道南斯拉夫内部复杂情况的莱因哈特,并没有在一开始就逼着保罗王子和他签订条约,加入同盟国阵营。
相反,莱因哈特一直在采用不温不火的政策,一面维持着与南斯拉夫亲德政权的关系,另一面却丝毫没有与南斯拉夫进行深入交流合作,仅仅是保持着名义上的友好。‘
任何国家的政客都不会建议多几个名义上的友好国家。这种友谊虽然不牢固,但至少不必付出任何报酬与代价,相当于是白送的一个外交友好盟友。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英国战败,联合王国各政府宣布投降,德国及其盟友的强大,毕露无疑!
这个时候,南斯拉夫内部就该好好考虑一下将来与德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了。
原先巴尔干半岛,包括罗马尼亚在内,很多国家都是英法的小弟。可现在英法都跟着德国混了,巴尔干半岛也是处处分部着同盟国成员国。
现在还不表明态度,要跟着德国一道奋斗,还等什么时候呢?
更要命的是,一向亲德的希腊,最近也开始明显更进一步,开始了关于加入同盟国军水集团的谈判事宜。
这本来就不是什么意外的事。
希腊政府亲德,那几乎早就是是摆明的事实,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希腊的政府高层,几乎都是亲德派的代表,而且他们的独裁统治者扬尼斯·梅塔克萨斯,还与莱因哈特的德国建立的紧密的经济联系,两国具备深厚的经济合作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