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导致英国本土的大部分民众,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终日处于一种饥饿状态下,领着政府发放的那一丁点救济粮。
反正运输船队都要前往英国运回冬装以及一些精密设备,还有较好的武器弹药(用于装备同盟国内的一些小国部队),所以在运输船队前往英国的时候,顺便带上些午餐肉罐头,也算是不浪费运力了。
同时,光靠德国来养活英国难民也不容易,莱因哈特顺道也召集了自己最忠诚的英格兰傀儡政府首相莫斯利,指示他推广了一套单船尾划道拖网捕鱼技术。这项本该在八年后由丹麦人创造的高效捕鱼技术,被莱因哈特提前开发了出来,帮助莫斯利解决食物问题。
当莫斯利领导英格兰政府推广下去单船尾划道拖网捕鱼技术后,英伦三岛不但不会继续有饥荒问题,反倒可以向德国输送数量非常可观的鱼类罐头,提供鱼肉类供给。
由于德国本土早就开发了北部油田,再加上罗马尼亚油田也一直在努力供给,所以德军在东线,暂时还并不缺乏汽油物资。再加上英国海军早已失败,德国那些“用油大户”的军舰也得以节省一些石油,因此莱因哈特一时还没有急着把从英国缴获的石油储备也运回德国。
再加上德国本土规模庞大的公交车,在政府调控下也统一换做了炭烧汽车。虽然时速慢了点,但是节约了大量的燃油。因而,德国的石油储备,已经丰富到有些充沛的地步。
等到法国的阿尔及利亚油田反哺欧陆,德国又将拥有一个更大的进口通道。
这样下来,英国的石油储备,留在英国本土当做大西洋壁垒的转向石油储备,功绩帝国公海舰队提取,其实反倒更合适。
至于剩下的,还有就是其中最具代表应急战斗口粮,巧克力。就德军后勤部门的统计安排来说,巧克力的热量是够的,但是数量根本满足不了需求,而德国的可可还全要进口。
所以,西线打下英国,其实对东线官兵最大的福利是——他们的巧克力口粮都能得到保障了。
随着联合王国内部三大政府,也就是三大英国政府的全面投降,同盟国的军队很快分别进驻了英格兰,苏格兰,还有爱尔兰的各大城市,占领了英国的交通枢纽。
在非洲,蒙哥马利的英联邦部队分别向隆美尔,贝朗特,加里波第的德法意三国指挥部递交了投降申请,并正式接触了埃及边境线上的全部武装力量。
大西洋壁垒正式成型后,莱因哈特的工作一下子又忙了很多。
比如,许多之前一直没能做的事,现在却又一下子的堆了起来。
首先,对于这个时空中,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这些列强,居然统统都是用麻袋来运装散乱的物资,乱七八糟的堆在船舱了事,莱因哈特其实早就想要做出大改了。
海军出身的他,比起别的,最早想到的就是用集装箱,这个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用于提高海运运载量,推进运输船的建造简化进程。
只可惜,在英国完全投降之前,集装箱这样的发明,由于极易被破解和模仿,反倒更有利于美国对英国输送援助物资。
但英国投降后,急于连通提高大西洋东面这头航运效率的莱因哈特,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拿出集装箱这样的“金点子”发明了。
在大英这个联合王国宣布投降的第二天,也就是蒙哥马利在非洲投降的当天,莱因哈特专程召集了施佩尔,利用前世已经忘得差不多的工程制图本事,亲自用铅笔在稿纸上勾勒出了前世集装箱的模样。
然后,莱因哈特还细致有标注好了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根据汽车还有火车车厢的宽度与长度,分别规定集装箱的尺寸,用不同颜色的集装箱来制定分类使用等等。
集装箱的优点在于可以在途中转运不用移动箱内货物,就可以直接换装。并且加快了装卸的速度,可从一种运输工具直接方便地换装到另一种运输工具。这样一来,货物的装满和卸空都很方便。
再加上集装箱具备容积大,装的货物多,规格具有统一标准,在港口和船上可以层叠摆放,节省大量空间,能长期的反复使用等优点,这等于是让德国在不增加一艘运输船的情况下,白白提高了百分之十以上的运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