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 伦敦保卫战

至于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主力舰艇几近于全部被炸毁,剩下一部驱巡舰队已撤至爱尔兰岛的各港口内,同样在避战保舰。

同盟国远征英国的军队,共辖21个师外加一支加强的挪威作战分队,现在除7个被安排第一批转移回国的德国师外,其余14个师都还在投入作战,总兵力超过15万人,都是各国的主力作战部队,大多由训练有素的老兵组成,战斗力较强。

另外,同盟国联军在武器装备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作战时有潜水坦克、火炮等重武器装备,并且还有飞机的轰炸支援。

尤其是维希法国与挪威派来的部队,基本都是他们国内的精锐之师。

最后还有防御工事的缺陷。

伦敦外围阵地的防御工事虽经营一年有余,但大部分不符合实战要求。格林尼治一带阵地上构筑的钢筋水泥工事,有的甚至用土埋着,有的碉堡还存在门打不开的问题。而那些临时构建的机关枪掩体的枪眼做得都很大,很容易被敌人发现进而集中火力加以摧毁。位于四郊的炮台工事,虽以钢筋水泥构筑,但暴露而且密集于狭小之地域,完全不切实用。

更恶劣的是,戈特用在防线上的部队,大多还都是最差的此等部队。

这些战斗力最底下的英法军队士兵们,从一开始就是被当做弃子,炮灰,消耗品在布置。

最重要的是,由于布防仓促,伦敦城防司令部并没有给所有的国民自卫军部队配发工事分布图,再加上各处工事和大量民居混在一起难于查找,于是有的部队在这方圆十几平方千米的地面上疲于奔波寻找防御工事。

而国民自卫军有编制混乱,难以统计,只好有一个算一个的往防线上面前填。

于是,泰晤士河防线就成了一道纸扎的垃圾防线,没有任何人对他抱有希望。

当汉密尔顿公爵只身一人,在德国方面派来的一架运输机接走时,泰晤士河北岸的情况,已经坏的不能再坏了。

戈特勋爵提拔了一些陆军的军官,把他们军衔平均都给晋升了一至两级,然后放在国民自卫军里指挥更大规模的部队。

对于这些被提拔的军官们,戈特则是表示完全看好他们,并且希望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再接再厉,继续发挥一不怕死,二也不怕死的精神,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炮灰。

汉密尔顿听过一个传言故事,一位国民自卫军士兵问他那位陆军新调去的长官:“请问这场战斗,我们还要在这里坚持很久吗?”

“首相命令,要坚持到最后一个人。”那名军官,对国民自卫军的士兵。

最后,士兵哀叹道:“哦,这么说,用不了多久啦。”

虽然这只是一个冷笑话,但是这却是反应了驻防在泰晤士河北岸英军的士气。

除了英军,自由法国留在泰晤士河的2千部队,也全是老弱病残。戴高乐把所有主力部队,全都拉去马恩岛驻扎了。留在伦敦的,不过是他没能一切带走的那些军队。

只要是个正常的指挥官都会选择把更好的部队自己带走,留下一下最差的当带不走的充数部队。

这也就导致,泰晤士河北岸的2千自由法军,战斗力根本不比国民自卫军高多少,防段脆弱异常。

毫无疑问,这就是一道纸扎的防线。

看上去,英法联军利用泰晤士河建立了一道天险防线,依托险要地势炸桥驻防。

但实际上,无论戈特还是戴高乐,都已经把自己的精锐部队给运走了。伦敦保卫战,还没开始打,英国与自由法国的高层领导,就已经做好了放弃首都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