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同时进行

邦娜是去年5月份查出已经有身孕的,而现在确实次年的3月。也就是说,再过不久,莱因哈特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骨肉,就要降临了。但就是在这即将成为父亲的关键时刻,莱因哈特却不得不离开柏林的家庭,前往巴黎,去参与决策那里的“转折之战”!

在后世,很多人认为二战转折点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或者德军兵败斯大林格勒,又或者是李云龙部占领平安格勒......

但在莱因哈特眼中,真正决定二战走向,决定第三帝国最终命运的,向来都是没有进行到底的英德之战。

要是能占领英国,那第三帝国在西线将彻底无后顾之忧,就能够投入更多兵力,与苏联对决。

而且随着英伦三岛的失守,未来美军要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将极为困难,因为大西洋上不会再有合适的岛屿能够作为大规模部队的集结地、登陆舰队出发点。

罗斯福要是脑子抽风的让登陆部队从美国本土出发,在这漫长的航线上,在德国u艇狼群的关照下,美军运输舰队的安全绝对无法保证。

所以德国也不用为了防御美国,加拿大之类的国家组成联军登陆,而在西线修建“大西洋壁垒”,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并且虚留上百万大军被牵制在此。

因为挪威加入联盟,德军已经腾出了原本驻守挪威的近30万国防军。而匈牙利与德国的成功合并,又人德国多出了25万党卫军。一旦英伦三岛在沦陷,莱因哈特至少可以从原本西线的部队中,再抽出45万兵力。

这样一来,德国在与苏联的对决中,就能比历史上多出一百万的前期优势。当然,这还是在国防军规模与历史上相当的基础上。而如今,第三帝国的国防军与党卫军,本来也比历史同一时期,多出90万的规模。

陆军兵力上的回报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有海军得到的回报。比起意大利拿到了一艘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莱因哈特即将得到的战利品,很可能是整个皇家海军本土舰队。

而且,英国本土舰队那点战舰,也不是莱因哈特稀罕的。他真正看重的,是大英帝国的军事港口,制舰技术,还有英国那些已经开工一半的“鹰”级航母。这些,可都是带不走的东西。

有了这一切,即便英国本土舰队只剩下一堆渣渣,莱因哈特也可以利用英国人失败后所获得的以上战利品,开足马力造舰队。

到时候,两线作战的美国海军,和单线作战的德国海军,到底谁威胁谁的沿岸地区,还真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