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收缩现有兵力吧.......”即便心乱如麻,可魏刚毕竟是一代名将,他还是尽职尽责的为法军规划处了当下情况中的最佳调度方案:“退至塞纳河彼岸,连同我们最后的预备队一切,重新组织抵抗。”
魏刚所说的最后一支预备队,便是由贝朗特中将指挥的,还剩3个师的原马其诺要塞部队。
从马其诺防线抽出的8个师里,已经损失了5个师。剩下的这3个师,实在没有什么好指望的。
虽然魏刚因为指责所在,还是安排了接下来的防御作战。但是,他的内心里,已经对胜利再没有了哪怕一丝的期待。
实际上,就连法国内阁的副总理,法军元帅贝当,在得知30万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投降后,也提出了胜利无望的失败主义。
要不是以总理雷诺为首的主战派还坚持要打下去,恐怕贝当元帅前些天便已经开始主导投降事宜了。
可是,继马其诺防线被绕开,敦刻尔克的牵制力量被摧毁后,今天的“魏刚防线”也再一次被德军突破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已经再无可以依托的东西。
难道,真的要等到德军打到首都法国,把浪漫之都变成一片废墟后才投降吗?
横竖都是输,为什么不早一点签订停战协议?
新防线的失守,让魏刚这位法军总司令也萌生了强烈的“失败主义”。
坚信法国会失败,并不是因为这些人无能。
相反,不论是魏刚上将还是贝当元帅,他们都是有过赫赫战功,经历过大量实战,培养了相当战略大局观的一代名将。
他们之所以会认为法国必败,正是因为他们看出了法军在军事上存在的各项不足。以他们职业军事家的角度来判断,法国军队却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这个时候,连全法国最优秀的两位名将都做出了必败言论,可见法国也确实已经到了注定会失败的地步。
虽然法国人民在心里还祈祷过会出现1914年马恩河的奇迹,事实上,他们的将军们却没有了这份勇气。
那一次,法国军队倾尽全力,最终将来势汹汹的德军挡在巴黎的城门之外,并最终扭转了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