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过世前的西克特,都多次带着莱因哈特拜会这位老将军。足可以说明,龙德施泰德在德国陆军中的威望。
如果不是现任德国陆军总司令冯布劳希奇明确的向莱因哈特写信表示过忠诚,又第一个作为国防军中的高级将领跳出来支持莱因哈特合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说不定,现在的德国陆军总司令,就轮到龙德施泰德这位资历最老的将军来当了。
当然,莱因哈特选择布劳希奇也不是完全因为他的立场到位,站队明确。另一个原因,他也是看上了布劳希奇稳健缜密的军事思维。
魏玛共和国时期,布劳希奇就靠着自己踏实但却不失勇敢的风格,一步步进行着不算显著但平稳无比的升迁。
17年前,布劳希奇先在柏林第1军区任参谋,后被调至第2炮兵司令部任职。后来在1921年至1922年任第2野战炮兵团连长,接着改任参谋职务达三年。
1925年至1927年间任第6炮兵团营长。随后出任明斯特第6军区参谋长。
此后,又接连出任德国陆军训练局局长和炮兵总监。
这位在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就保留着少校军衔的将军,更随着莱因哈特突破凡尔赛条约的东风,一路从少校升为中校、上校、少将、中将,到了1936年初,便已经晋升为了炮兵上将。
用西克特当初留给莱因哈特的话来说:“布劳希奇将军用兵稳健,擅长打硬和仗苦仗,跟对手进行长期的持久战。和英法联军展开纯军事较量,他能让德国在十年中出于不败地位!”
西克特留下的这番话,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毕竟,他不知道曼施坦因后来制定了一份《镰刀收割计划》,也不知道这份计划让不可一世的法兰西陆军,在得到英比荷三国援军的支援下都抱头惨败。但是,却也以壕堑战的角度肯定了布劳希奇的高超军事造诣。
虽然比起隆美尔这类在战术上的机敏多变,敢于投入兵力,敢于冒险的将领来说,布劳希奇或许有些差强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