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一刻不停的武装

这对于金属资源缺乏的德国来说,是必须克服的缺陷。

在收到施佩尔的报告后,莱因哈特很快就给施佩尔送去一名金属冲压技术的专家——格鲁诺夫博士。

根据格鲁诺夫博士的提案,德国改进出一种采用金属冲压工艺生产的新版本mg33机枪。相比mg32,新版的mg33更加节省材料和工时。

从外观上看,mg33完全不符合德国一贯以来严谨精密的武器生产路线。倒是更像一款粗制滥造的武器,是若干铁片和一根铁管的拼凑物。

然而由于mg33使用得材料很少,可以通过简单流水线制造,造价只有mg32的百分之七十,所费工时和材料只有mg32的百分之五十。德国军需部最终还是选择了这款更便宜实用的“丑八怪”。

与步兵的武器研发相比,装甲部队的坦克之路要艰辛的多。虽然莱因哈特早在5年前就拿出了后世3号坦克与t34坦克的图纸。但由于技术储备不足等等愿意,这两种坦克的生产被一拖再拖。

直到1931年,莱因集团下属的奔驰公司才开始成规模的生产3号坦克。而且仅仅生产了150辆后便停产了。

由于t3坦克的生产线开始建立,原本就是用来迷惑苏联的3号坦克生产被全面叫停。

已经生产出来的150辆3号坦克,被秘密送到苏联的塔科山学校用作装甲兵的训练。

未来,这批坦克还将被莱因哈特出口到罗马尼亚换取石油资源。

而已经建立好的3号坦克生产线,被莱因哈特直接改为生产一种以三号坦克底盘为基础,搭配开放式车顶新式支援火炮,也就是后世著名的3号突击炮。

毫无创意的莱因哈特,沿用了3号突击炮这个历史上的名字。对此,德国的设计师们也懒得和这个喜欢凭感觉命名武器的元首争辩什么。

虽然利用固定炮塔替代坦克的旋转炮塔的3号突击炮样子没坦克霸气。比坦克的机动性低,防护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