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说的再好听,等到执行的时候问题还是不断的出现。最直观的问题就是,马其诺防线的造价太昂贵了!修这条防线,前期投入就要求10亿珐琅,后期还得追加投入不下40亿珐琅。
彭加勒作为法国的总理,凑钱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身上。可是,现在的法国,经济环境也不好。国内的资金不好调用,从哪里去凑钱呢?唯一的出路似乎就是从德国身上挤。
反正德国欠着法国的赔款,从德国身上抽血的结果无非就是得罪德国罢了。得罪德国人总比得罪法国人好吧。彭加勒轻松的就做出了这倒选择题。可惜,这位法官总理忘了,政治不是单纯的选择题,德国也不会任人摆弄。
属于福煦元帅派系的戴高乐上校,打断彭加勒的思路,发言到:“我们对德国的打压力度已经很深了,一旦我们继续加大力度,引发德国人的反抗。后果会不堪设想!”
不堪设想?对于戴高乐上校的忧虑,彭加勒想当然的反驳道:“德国现在总共才10万陆军,而我们可以为此次行动提供的4个师的部队,加上比利时加盟的3个师,我们拥有近10万的军队来执行这次的任务。德国拿什么抵挡,举国出兵吗?那我们不如再出10万人,灭掉德国,称霸欧洲算了。”
彭加勒总理的话引起了一干将校附和的笑声。戴高乐对此皱了皱眉,抑制住了继续和彭加勒等人理论的冲动。
这种心理很正常,就连福熙元帅都扭转不了,更别提他戴高乐了。
况且,戴高乐也没想过要扭转这一切,法人就是法国的武力。身为欧洲陆军第一的大国,没点霸气,事事都小心翼翼,是不可能的。况且,这并不影响法国士兵的战斗力。老子天下第一,看谁都不服气,才是军人应该拥有的气势。
但是现在的法届弥漫着已经是盲目的自信了。在他们看来,德国人已经被逼入绝境,短期内毫无抵抗力。可戴高乐明白,这种不彻底的绝境往往会孕育出爆发性的力量。
急着打断戴高乐反对理论的彭加勒,摆起了总理的谱:“就这样定了,半个月内出兵占领鲁尔工业区,改善国内的经济环境。戴高乐上校,既然你这么担心,那你就担任观察团的团长,全程参观占领行动。”
比了一个手势,制止了还想说点什么的戴高乐,彭加勒不由分说的宣布“相关人员留下分配任务,其他人,散会!”
很快,入侵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行动被通过。一支又一支的法团调往德法边境,相关部门也匆匆把配属的油料弹药迅速调往边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