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有为这一想到萧红,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岛国的一个女作家樋口一叶。樋口一叶就是5000日元纸币上面的那一个女人。
樋口一叶的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是《青梅竹马》,而她这一个人在岛国文坛,并不是太有名气。
她的作品的文学价值,也并不太高。樋口一叶善于写女性,完全不如张爱玲对女性的了解和写作上面的深刻。
至今,贾有为都搞不懂为什么岛国人会让樋口一叶成为岛国纸币史上的第一位出现在正面的女性肖像人物。难不成,是为了表明男女平等,安抚女性同胞?
樋口一叶死得很早,二十四岁就走完了她的一生。人不在于能够活多久,而是在于你活着的时候都干了什么。她的的确确地没有白活。
1894年12月到1896年1月,是樋口一叶创作生涯的巅峰,后世文学评论者称之为“一叶的奇迹十四月”。
在短短的时间内,她写出了《大年夜》《浊流》《青梅竹马》《岔路》和《十三夜》等一系列佳作,一时轰动文坛。
萧红同样是命不长,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事实上,她死不了的,完全就是一场医学上面的误诊。若是萧红不接受手术,也就不会英年早逝。
她要是能够活着,或许在日后还能够写出更佳的小说作品。和萧红齐名的张爱玲,那可是活了75岁,在1995年去世。
萧红活得的时候,也去过延安,和丁玲等人还有过节。后来,她离开了延安。这里面不管是各种撕逼,还是文人相轻,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一点就是萧红的的确确属于一名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不但小说写得不错,而且散文更好。最起码,贾有为是这样看待的。
今日,贾有为先让人给自己泡了一杯清茶,然后独自一个人坐在书房里面准备“写作”。他脑袋里面浮现出了唯一消失掉的女作家萧红。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论名气,远不如张爱玲那样被人熟知,却又比吕碧城,石评梅更加有名。
贾有为对于萧红的感情私生活,不做过多的评价。作家本身就属于一个很感性的人。她爱谁,不爱谁,都是自由。萧红算是鲁迅的学生,也一度盛传她和鲁迅有着什么。
不管怎么说,她的成名作《生死场》是在鲁迅的鼓励下得以发表了出来。这一部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备受许多人的推崇。
《生死场》的主要内容无非就是讲了东北贫苦的农民在“生”的时候如何被地主盘剥,一步步走向了最后的“死”。
贾有为一直以来都很讨厌写作当中脸谱化的人物设定。自己从未改变过对人的认知是善恶的二元结合体,也就是常说一半天使,一半恶魔。
或者说,人就是一个“六不象”,这一点,那一点,各弄出一点来造就的物种。在他看来,农民也不是白莲花,全是好人。
他们的坏,甚至比地主还要坏。他们天生惧怕的只要高压和权势。这越是把他们当一回子事情,那么他们就往往越来劲。
当然,地主既不都是好人,也同样不都是无恶不作的黄世仁。
在那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面,他们加租,也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经济行为,那是天经地义,并不是非要逼死佃户。
地主逼死了佃户对于自身又有什么好处?难不成,地主还会亲自下田种地?这就不是地主,而是富农了。
上面还有人对地主们进行各种摊派什么,他们唯一朝下转移成本,最终就都落在了农民身上。
除此之外,他们还得参加当地的新官上任,旧官去任的迎来送往。空手是不可能的,花钱是肯定的。
这一部分的“感情”成本也是不可能地主们都自觉自愿的掏各人口袋,于是又会把花销落在最下面的农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