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忧郁与理想”,写忧郁,也写理想,忧郁是沉重的,理想是渺茫的。穿行在沉重的忧郁中,寻找着难寻的理想。
第二部分“巴黎即景”,写的是诗人眼中的巴黎,或者说是心中的巴黎。这不是美丽的城市,不是繁华的“花都”,而是“熙熙嚷嚷的都市,充满着梦想的都市,幽灵在大白天里拉着行人的衣袖!
(《七个老头子》)波德莱尔将诗歌的视野从浪漫主义的大自然拉倒光怪陆离的现代大都市,让人看到的却是一幅幅畸形、变态的图画。
第三部分以“酒”为题,写诗人的“以酒浇愁”、“以酒为乐”的无奈与悲凉。
第四部分“恶之花”,诗人从醉酒的幻景转向直面罪恶的“花朵”。
第五部分“叛逆”,是针对上帝的。在这里,该隐和撒旦都受到了赞美,因为他们是受害者、叛逆者。世人所希望的,是自己的灵魂能傍着撒旦“休息”。
第六部分“死亡”,在历经苦难之后,在阅尽丑恶之后,死亡,是唯一的归宿、唯一的慰藉。死亡是一切的终结,但也是新的开始。
整首诗集以一首题为《旅行》的长诗作结,概括了诗人一生的求索。
《恶之花》也是一本不容易让人读懂的书。即便读懂了一些,也会让人很不舒服。这可要比看过太宰治《人间失格》还要让人感觉不好。
前者给人的感觉可不单单会如同后者一样,天一下子就灰暗下来,而是感觉到了一种世界末日,窒息死亡,踏入地狱。
贾有为拿着它,开启了第二遍模式。不过,自己在看过它第一遍之后,第一反应就是不能给女儿看。
即便她十八岁成年了,也最好不要看。四姑娘书中充斥着被不少人诟病的物质,上流社会,拜金,炫富等等和《恶之花》内容里面所反应出人性之恶,仇恨,愤怒,绝望,死亡,亵渎神灵一比较,连屁都不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