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歌》是北宋著名道士张继先所作的道歌。
张继先号翛然子,因为道行高深,收服过传说中的盐池妖怪,被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他最伟大的不是他的道法,而是他的道家理论,影响了陆九渊,使得陆九渊在此基础上创立出著名的心学。
而顾衷德说的《灵源大道歌》,则是宋徽宗时期女真人曹文逸所作。曹文逸出身名门,是赵匡胤的孙女,只是一心向道,出了家。而她所作的《灵源大道歌》,不同于当时的其他道家典籍,充斥着什么龙虎、铅汞等似是而非的意象,而是有什么说什么,用明明白白的话语对修道进行了阐述。
《灵源大道歌》在道家清修派别中有着重要地位。
像是《灵源大道歌》属于对《大道歌》的扩展,这篇《大道百锁歌》应该也是类似的典籍。
王庸拿着这本书,略显犹豫。从名字上看,这应该是一本修行类的典籍,跟《国学正典》要求的思想性文化内容相去甚远。
王庸本不想翻看的,想要直接将它跟其他道家典籍扔一起。
可是鬼使神差的,不知为什么在王庸刚要放弃这本书籍的时候,王庸忽然手臂一缩,又将其拿了回来。
“看着不厚,几分钟就能翻完,看看又何妨?”王庸嘴里嘟囔着,然后信手翻开了第一页。
果不其然,第一页上印着的是那首流传甚广的《大道歌》。
“道不远,在身中,物则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
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损筋骨。
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
术则易知道难悟,既然悟得不专行。
所以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
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
如此朝朝还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这些文字,即便王庸对所谓修行没有太多研究,也差不多可以倒背如流。
只是,王庸很快就发现了诡异的一点。
这首《大道歌》的文字,被一道道奇怪的笔画串联在一起,就像是一根根锁链,将整首诗歌给锁住了一般。
“什么意思?”王庸不由好奇起来。
继续翻看第二页,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句句白话文。
“修行,皆在‘性命’二字之上。不懂这两字,便勘不破修行真谛。观如今存世的修行法门,莫不是装神弄鬼、阴阳怪气,最终性不性,命不命,两手空空。这种修行可以称之为神鬼之道,但是绝不是人类修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