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七章 拜师的清洁工

在座几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摇摇头。

王庸跑到湾湾去编纂,山高路远不说,湾湾那种地方更不是他们能够影响到的地方。就算他们再怎么使劲,也阻挠不到王庸编纂了。

李正一恨铁不成钢的看着那几人,道:“平常有好事的时候你们一个比一个积极,现在却都成了缩头乌龟!看来只能我出个主意了!”

众人听李正一有主意,全都看向李正一,等待他的下文。

“《国学正典》编纂成功基本没有异议了,所以我们只能从此书问世之后的角度想辙。譬如寻找它书中的错漏之处,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争议点,我们也要利用我们掌握的话语权,进行放大,大肆批评。最大限度对这本书的风评造成影响,如此一来,未必能够完全抹煞此书的价值,但是使其价值十去三四,还是能做到的。一本只剩下六七成价值的书,还想流芳百世?想得美!”

周道鲤目光一闪,道:“李老弟说的对。之前咱们用的是阴谋,现在却是阳谋。阴谋比拼的是出其不意,阳谋比拼的则是明面上的硬实力。王庸才有多大话语权?只要咱们集体发力,哪怕一加一等于二这种真理,也可以被我们扭转,别说是本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国学课题了。就这么做,等《国学正典》问世,让王庸这个毛头小子知道什么叫做前辈!”

“好!”

一干人答应着,再次对王庸张开一张大网。

只是,这张捕鸟的大网能不能网住王庸这只遨游虚空的鲲鹏,那就不得而知了。

……………………

故宫博物院内。

编委会工作已经进行了四天了,这四天里,最难的大纲部分已经梳理完毕。

剩下的,则是根据各位学者擅长的领域,进行分工汇编。

比如李在先对于法家跟程朱理学比较有研究,他就负责这一部分;

千叶真昔对先秦学派研究最多,他就负责统筹先秦分;

刘改之则将精力放在诗词歌赋等领域上,这是刘改之的老本行。

至于王庸,作为主编,则要把所有修订好的内容审核一遍。

遇见不赞成的地方,还要跟整个编委会的人进行商讨,最终确定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方案。

这几天,王庸累得够呛,感觉比执行最艰难的任务都要累。

幸好,整个编纂小组的进度非常快,半个月内完成《国学正典》的编纂,还是可期的。

这倒是让王庸疲惫的心有了丝丝宽慰。

至于外界的节奏,王庸始终没有发声。

王庸也没想到背后诬陷自己的人是林峰,听到林峰主动承认,多少还是有些意外的。

只不过,网民们相信林峰是唯一幕后黑手,不代表王庸也相信了。

悄无声息的将燕大、国家图书馆以及各省市主要图书馆的书籍都借走,这可不是一个林峰能够做到的。

在林峰的背后,必然还有着一个势力不小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