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虽是这么说,但该选什么样的房子,心里还是很有数。不久,他就在大明宫遗址公园附近的白云小区买了一套120平米的三室两厅两卫的房子。因为房子的环境和位置都非常不错,所以,价钱也贵,但他有钱。他找人把房子进行了精美细致的装修。房子装修好了,可谓是富丽堂皇,就像一个小小的宫殿。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张君面前显摆一下,让他知道他李健的能耐一点都不比他张君差。实际上,张君和李健两家在过去做邻居时,两家人就在暗暗地比着看谁家比谁家更有本事,日子过得更好。因为张君的老婆长得漂亮,而且能说会道,很让李健羡慕,所以,李健就觉得自己与张君相比已经输了一层。但李健觉得自己在单位是行政一把手,而张君只是个书记,在实权和实惠方面他又胜出张君一筹。可是,张君近来出了一本散文集,一下子把他给比了下去。别小看这本薄薄的散文集,它可是一个人才气大小的显著标志。毕竟在当今这个社会里,能挣大钱的人不少,可是能出书的人却是少而又少。所以,李健决定用这套新房来打个反击,搬回一局。
在他们搬进新房后不久,李健就以夫妇的名誉来请张君夫妇来吃饭。白云小区就在北二环附近,离张君住的北新村小区很近。所以,张君带着夫人选了个周末,来到了李家。张君和夫人两人在李健夫妇的引领下,把整个屋子细细地看了一遍。房子宽敞明亮且精致美观,让张夫人赞叹不止羡慕不已。张夫人就对李夫人说,“我啥时能住上你家这样的房子就好了。你家老公真行,给你买了这样高档的房子,住在里面就跟皇宫一样。”李夫人谦虚而得意地说,“你老公多有才气,都出书了,再发展下去就是大作家了。”可张夫人却摇着头说,“有啥用,出了本书,非但没有挣到钱,还自己往里面倒贴了五千元钱。”听着张夫人的抱怨,李健怕让老同学的面子过不去,就为张君解围说,“那也不简单,要是我能出本书,别说倒贴五千元,就是倒贴五万元我也愿意。”张夫人说,“他哪有你挣钱多?”
这一番话让李健和夫人心里美滋滋的,觉得总算盖过了张家一头。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一家人有没有钱的最重要标志就是看房子。男人和女人都爱争强比富,但是谁比谁强,谁比谁富又不好用嘴说出来,所以,大家就把各家的房子相互一看,也就一目了然了。
可是,张君道没有把房子看得多么重要。他对李健说,“你这房子确实不错,只是离你上班的地方太远了。”因为大明宫是在北郊,从这里去上班要比从市中心的温泉花园去南三环,至少又要远了将近半小时的路程。可李夫人马上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家老李再过两年就要退二线了,用不着再去上班了。”
同班同学张宝同201886
张君和李健是他们这届铁路职工子弟中最有出息的两位同学。两人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在铁路子校上学,一直是同班同学,张君是班长,李健是副班长。高中毕业后,两人都下了乡,又一起在铁路部门参加了工作。他们是同学,是知青战友,又是好朋友。在1985年春节之后,他们这届同学举行了第一次聚会时,张君已在铁路电务段当宣传科长,李健在铁路工务段当行办主任。所以,那次同学聚会,他们两人都是主要的组织者。
之后不久,铁路局在道北盖起了几栋干部楼,两家在选房时就一起选在了五号楼的三门三层。张君家在东户,李健家在西户,是那种六十多平米的两室一厅。从此,两位同学和好友就成了门靠门的邻居,两家的关系也就更加地亲密了。张家包饺子会给李家送来一碗,李家做甜酒也会给张家送来一些。而且,张君和李健都是宣传干部出身,有着共同的爱好,那就是文学。两人常常在一起探讨文学和写作,张君要是看到了一本好书,就会马上把书推荐给李健。李健看到了一篇美文,就会拿来让张君欣赏。两人虽然是单位里的年轻干部,工作很忙,但下班回到家中,依然坚持笔耕写作,也常常有作品见诸报端。
同学之间不只是单纯的情意和友谊,也有相互之间的对比和竞争。过去比的是学习成绩和个人进步,现在比的是职务和成就。但是,这种对比和竞争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情意,相反,却一直在促使着他们不断地奋发努力和进步。
铁路局和站段干部几度调整,张君当上了电务段的书记,李健成为了工务段的段长。到了九十年代,铁路实行大局改革,站段升格,段长书记从正科级升为了副处级。于是,张君被调到了铁路报社当了副主编,而李健成了工程总公司的副总。这时,铁路局又在市中心专门为处级干部新建了一个高档的温泉花园小区,是那种十一层楼的小高层,面积为90多平米,三室一厅。
两家的新房装修好了,就把旧房上缴了,搬到了新房来住。虽然两家不再是门靠门的邻居了,却成了上下层的邻居。张君在五层,李健在六层。两人时常能在电梯里碰面,有时,张君会邀请李健过来聊天。李健也时常会叫张君来家喝上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