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爱情天梯(28.报道爱情天梯)

诗意的情感 纪实 2846 字 10个月前

我本来想以此写上一部中篇或是长篇小说,可是,因为单位工作太忙,上完一天班,回到家里就有些感到困倦和疲乏,所以,我就决定先写上一篇长篇报道,等下次再上到山上,对刘大伯和徐大妈进行更加深入的采访和体验后,再动笔写作《爱情天梯》的中长篇小说。于是,我以《爱情天梯》为名,用报告文学的手法写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6000多字的爱情故事。那天,我把稿子送到了《重庆晚报》,一位编辑看了我的稿子,就问我,“你这怕不是报告文学,应该算是小说吧?”

我当然知道报告文学和小说之间的区别。报告文学是一种介于新闻报导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样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和文学性。它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和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而小说是可以虚构的。如果把我这篇作品当成小说,那么就说明我这故事是虚构的,而不是真实的,那将是对刘国江和徐朝清的伟大爱情的一种否定和亵渎。于是,我用手机给范志龙打电话,让他对编辑说明。然后,我又把相机里的照片拿出来给他看。编辑这才相信我写的爱情故事是完全真实的。

《重庆晚报》以很大的篇幅把我的《爱情天梯》报道出来,引起了市民的极大反响,人们纷纷给报社打电话询问情况。为了让市民们更清楚地了解半坡头山上的人物和景致,《重庆晚报》又把我的一些照片登载出来。许多亲朋好友和熟人给我打来电话,向我了解半坡头山上的情况,甚至有许多人决定要到那里去旅游和体验一番。据我所知,许多驴友纷纷结帮组队,登上了半坡头山顶,而且,我也在一些报纸上和谈论中知道了他们上山的消息。对此,我不知是该喜该忧。我觉得让世人知道大伯和大妈的爱情故事,不但是对他们坚贞纯洁爱情的一种鼓励和赞美,而且也是对生活在世俗社会的人们一种深刻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在物欲横流的世俗红尘中,还有着这样清纯美丽,感人至深的真实爱情。但让我感到忧虑的是,这会打破两位老人平静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烦恼。

但是世上的事就是这样,有利必有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为了让世人知晓刘大伯和徐大妈的爱情故事,为了让世人能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育,也就只能委屈他们二位老人了。为此,我决定等我再次上到山顶时,再给他们做详细的解释。

爱情天梯(中篇小说)张宝同20171010

刘三不在家,她媳妇招待了我们。她媳妇是一位不到四十岁的农妇,她正在屋里做饭,见我们来了,就说刘三下地还没有回来,让我们等一会。我们就坐在堂屋里喝着茶。一会,一位十来岁的男孩从外面回来了,见到刘大伯就叫爷爷。于是,我就把那两百元给那孩子。那孩子不要,可我还是硬塞给了他。他就把钱给了母亲。母亲把钱收下了,就对我说,“你好客气呦。”

大概过了十分钟,那孩子把刘三叫了回来。刘三是那种典型的四川农民,中等个头,清瘦而结实,纯朴憨厚,相貌一半像刘大伯,一半像徐大妈。他一见到我,就给我递烟,我摆手说不会吸,于是,刘三就让女人杀鸡。我说莫杀,我还要赶往中山镇搭车回重庆。刘三就让女人快点烧菜。

我对刘三说,“你爸爸和妈妈这一生好辛苦好可怜呢。”刘三对我说,“我晓得,我在山上跟他们生活到了六岁才下的山。山上不但好苦,有时还没得饭吃,要吃野菜,吃树叶,那时我常常拉稀闹肚子,现在一想起来,还感到好害怕。后来,我们都大了,要他们下到山下跟我们一起生活,可是他们还是不喜欢外面的世界,我多次让他们下山来住,可他们还是不肯下山。没得办法,我就常常抽空上到山上帮他们干些力气活。”

说着话,饭菜就做好了。有鸡蛋炒韭菜、烧茄子、麻辣豆腐和空心菜。因为走了大半的路,真是有些饿了,我一口气吃了两碗米饭。刘大伯的饭量比我还好,他竟吃了三碗饭。我想他平时在山上就根本吃不到这样的饭菜。

吃完饭,我要走了。刘三就用两个塑料袋装着烟熏豆腐和石板糍粑送给我。我知道这烟熏豆腐和石板糍粑是中山古镇的名产。烟熏豆腐是把豆腐切成小方块,放到一种特殊的竹子制品上慢慢地熏烤,烤好后豆腐变成焦黄色,用刀从中间切开,再加上调料以及小葱,烧熟后外酥里嫩,非常地美味。而石板磁粑是用糯米为原料,经过蒸、舂、揉、晾、烤几道工序,做成一个个圆饼。在吃的时候,用油锅将其炸至金黄,从锅里盛出来时再洒上白糖,或者将糍粑放到大青石板上,烤热后加上黄豆粉和白糖,吃起来口感柔软细腻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