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刘大伯用一只蛮大的瓶子灌满了蜂蜜拿着回来了,放在了桌子上,对我说,“这是我养的蜂产的蜜,你拿回去尝尝。”我不肯要,说,“你在山上做什么事都不容易,这些蜂蜜你就留下自己吃吧。这些东西重庆超市里有很多,很好买到。”可是,刘大伯却说,“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见刘大伯这般客气,我就只好收下了。
这时,刘大伯对徐大妈说,“都什么时间了,你还没有做饭?”徐大妈一听,笑道,“我只顾跟人说话了,把做饭的事给忘了。”说着,便要去做饭。我就对徐大妈说,“莫要忙活了,我这里有一些方便面,咱们下着一吃。”说着,我进到厨房里,在墙角边点起火,用一个小铁锅烧着水,等水烧开了,就把三包方便面一起下在锅里,然后,把鱼子酱和干菜往锅里一倒,烧开后,一人盛上一碗,就着涪陵榨菜,开始吃饭。
吃着饭,我对刘大伯和徐大妈说,“你们真是应该下到山下住了,不但生活上方便,而且,就是你们老了,有了什么急症,也好去医院救治。可在这山上,就是有再大的病,也没得办法。”
刘大伯说,“她不想下到山下去住,也不想见到村里的人。她不想下山,我就陪着她。她年纪大了,我能照顾她多久就多久。我们两人都说好了,谁先走了,另一个就将其葬在山上,然后下山和儿子住,死后要运上山和老伴合葬。”徐大妈说,“娃儿大了,都能自己照管自己了,不用我们管了。除了我们自己,没得啥放不下的,死了能一起葬在这山上就行。”
他们这一生互敬互爱,不离不弃,始终坚守,死了还要一起葬在山上。我真为他们的爱情感到钦佩。
吃完饭,刘大伯对我说,“你明天就要下山了,我今天啥也不干,就专门陪着你到处去看看风景。”于是,我就跟着刘大伯,一起顺着小路到山上的四处走着转着看着。
爱情天梯(中篇小说)张宝同20171010
这次下山,我也是鼓起了好大的勇气。想着过去上山时,我才是个29岁的年轻小媳妇,可现在我都70多岁了,是一个老太婆了。别说我了,就是小伙子都是60多岁的人了。想起他刚上山时才只有19岁,好年轻呀,可现在头发都白了,头顶都秃了。我们手拉着手,一路下山。虽然多少年没下过山了,而且人也老了许多,但我觉得下山的路好走多了。我们一边走着一边说着。每到一个地方,小伙子就对我说他在这里是怎么修的路,在那里是怎样受的伤。我当然比任何人都晓得他这些年里为修这条山路所付出的艰辛与冒险。
在走到那道三十多米高的云梯面前,我被这陡岩峭壁给吓住了,半天不敢往下走。小伙子就拉着我,让我抓着石坑,踩着石蹬一步一步地从山崖上下到了崖底。我提心吊胆地下到崖底,然后站在崖壁前,想着小伙子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开凿出这上上下下的云梯。这云梯别说是要开凿,就是上下一次都是这样地危险和艰难。这样想着,我就开始落泪。
这石梯一直修到了那片桫椤林的边上。实际上,从山下上到了这片桫椤林边上,道路就开始呈现陡峭和危险的趋势。但小路却是一直修到了山下。因为这片茂密的桫椤林里原先也是没得路,有些地方非常地难走,但现在都已修成了一条平坦便捷的小路。
下到了山下,过了那座桥。那桥本来只是座小木桥,走在上面非常地害怕,可是,现在已是一座宽敞一些的木桥了。离桥边不远的河边,就是刘三家盖的房子。这是一栋由砖瓦盖起的平房,新崭崭的。
儿子见我和他爸回来了,非常高兴,老三的媳妇虽然不是那么漂亮,但人却是老实本分,看起来贤惠能干。这让我感到高兴。来到儿子家里,家里刚好有客人,一位叫邹家明的老人见到了我,就对我说,‘秀姑,莫要呆在山上,下山来住吧。我晓得你脸皮薄,怕别人说。可是,恁多年了,没人说啥子了。当年别人说三道四,他们就不晓得你们跑到哪去了,前几年才听说你们在半坡头上,那山恁高,又有老虎,我都没去过。’
另一位年轻一些的村民对我说,‘大妈,你们还是要下山来住,你们二老年纪大了,要是有啥子病,也好到卫生院里看。可是,在那山顶上,路那样难走,又那么远,要是你们两人谁要是有了病,连看没得办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