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赦免刘惟宁(下)第五更

奋斗在晚明 一袖乾坤 1194 字 9个月前

可以说这两名阁臣都是典型的儒生相,高额宽面,国字脸。

这也是国朝开科选士的标准。

对于张四维,宁修自然没什么好感。

这位次辅也许才学能力算得上等,但个人品行实在不咋滴。

便说他态度反复,高来侍高,张来侍张,就可看出他是个十足的政客。

这倒也罢了,偏偏他是晋商在朝中的利益代言人。

而晋商在晚明乃至明末中扮演的角色宁修当然不可能不知道。

明亡于天灾人祸。

天灾自不必说,小冰河时期外加旱灾蝗灾,饿死的百姓无数。

至于人祸,外有东虏,内有流贼,弄得崇祯帝焦头烂额。

东虏原本只是通古斯野人,南迁之后枉自称为金人后裔,曰之建州女真。

其是渔猎民族,物资之匮乏比漠北的鞑靼人更甚。

那么他们为何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呢?

难道真的因为他们是天选之人?当然不是!

是因为大明内部出现了松动,有人向他们贩卖物资乃至提供重要信息。

这个群体不是别人就是晋商!

此时晋商并没有像清末时那么强大,但也是仅次于徽商的一支重要力量。

正是靠着向东虏输送物资,晋商赚的盆满钵满。

这等行为自然是卖国,只是当政者没有察觉,这才让东虏和晋商捡了便宜。

别的不说,东虏入主中原后把晋商八大家封为皇商,足以见得其中龌龊交易勾当没少做。

宁修便觉得大明真想延续国祚,晋商这样的害虫是一定要除去的。

若是将来有机会,他一定要把这个观点灌输给张居正。

倒是申时行让宁修很有好感。

这位身材微胖的阁老在后世史籍学书上是以一个老好人形象出来的。

凡事都和稀泥,充作和事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