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渊听后怔了一下,似乎没想到聂洵会这么回答。
他这话的意思是忍下这口气,不计较原信的过错?
“洵与原信将军虽有矛盾,但是非公正该由主公评断。将军再有过错,只有主公能定他的罪行。”聂洵平淡道,“妻女投奔岳家,这个时节的确会惹来非议。待洵身子骨稍好,战局稍定,自会想办法将她们接回来。这事儿,洵心中已经有打算了,不劳你来操心——”
说到这里,聂洵的口气略显不善,仿佛很不满花渊的挑拨离间。说白了,聂洵根本不认识花渊,连对方姓甚名谁表字什么都不知道,花渊一上来就胡乱猜测管闲事,搁别人也会生气。
花渊神色一变,连忙作揖致歉。
“学生莽撞无度,还请军师见谅。”
他弯着嘴角,眼底却没有染上丝毫笑意。
聂洵眼睛微阖,平淡地下了逐客令,花渊从善如流地退下。
等他离开,聂洵神色挣扎。
他在决定要不要取了花渊这条命!
天底下不缺聪明人,管不住自己嘴巴的聪明人往往活不长久。
没过多久,原信便知道花渊去看聂洵了,看似随意地问道,“你去看他做什么?”
花渊道,“有些东西不甚明白,学生去请教军师——”
“那人只是个徒有其表的花架子,还不如你这穷士子——”原信撇嘴道,“他恢复怎么样?”
花渊思忖一番,军医估计也是原信的人,聂洵的身体状况瞒不住原信。
于是——
花渊道,“军师气色苍白,但精神似乎还行。”
原信冷冷一笑,嗤道,“命真硬!”
花渊说完这话,聂洵面露倦怠之色,双眸沉沉半阖,盖住眼底涌动的异色。
二人谁也没有再说话,空气近乎凝滞,周遭弥漫着诡异的气氛,似无声的较量。
“学生十分敬仰聂军师,听闻军师遭遇,心下愤慨难平啊。”半晌之后,花渊倏地展颜笑道,“闻名不如见面,军师性命垂危之时还记挂主公和家眷,这般高洁品性,实乃吾辈楷模。”
聂洵神色淡定地打着太极,“洵不过是籍籍无名之辈,受不起这般赞誉。”
花渊笑了笑,自来熟般上前几步,径直坐在聂洵床榻旁,二人距离不过三两步。
他压低声音道,“倘若军师也算籍籍无名之辈,天下多少英才要羞惭掩面?”
聂洵不理会,自顾自维持着仰躺姿势,双目直视上方,目光放空。
花渊继续道,“军师算计人心的本事,学生便自叹弗如了。”
聂洵目光动了动,神色未变但内心已经涌起了些许杀意。
“什么算计人心?”
“听闻——军师与将军矛盾重重,争锋相对已久。”花渊道,“将军不顾军师劝谏,反而一意孤行要对敌军用兵,最后落得个折损万余兵马的下场。不思反省,阵前对军师用刀,险些让军师命丧黄泉,这两桩事情要是传到主公耳中,将军轻则被贬斥夺权,重则被军法处置。”
花渊对原信提的建议,聂洵都说过,但原信没有相信后者,反而信了前者。
原信怎么会轻易相信一个临时工的话?
仅仅是因为时机场合不一样,说话的人不一样。
一来,聂洵劝谏原信的时候,原信还未遭受挫败,反而有些稳坐钓鱼台的悠然惬意和自信。
二来,聂洵和原信好不容易改善的关系又一次恶化,令原信对聂洵更加反感和怀疑,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聂洵还被风瑾坑了一把,让原信对聂洵建议的含金量持极大的质疑态度。
轮到花渊的时候,原信已经急得跳脚。
表面上看着还是那么自负,内心却是急得不行。
他迫切需要胜利和功劳弥补先前的过错和损失,顺便还要让主公原谅他误伤聂洵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