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油桶

顿了下,亚历山大就问:“可是这与我们的援军有什么关系?”

“我想……”秦川说:“伏尔加河上肯定会有许多漂浮物,这样一来他们对漂浮物就不会有什么疑心,比如油桶!”

“嗯哼!”亚历山大反问:“他们为什么会起疑心?我们昨天还炸毁了一艘运送燃油的运输船,你知道的,斯大林格勒还有一部份工厂需要运转,同时苏联人还有几十辆坦克!河面上漂得到处都是油桶……”

“这就是重点所在,上校!”秦川打断亚历山大的话。

“什么?”亚历山大还是不明白秦川的意思。

“上校!”秦川说:“如果装在油桶里的不是油,而是人或者弹药呢?”

亚历山大闻言不由“哦”了一声,然后马上就说道:“好主意,少校!太棒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马上就去办!”

说着亚历山大马上就挂断了电话。

但没过一会儿亚历山大又把电话打了过来,显然他是想起了什么。

“他们怎么才知道已经到达目的地了?”亚历山大问。

“我们会发射信号弹!”秦川回答:“另外你们还要粗略的计算下时间,我们也是,然后我们会派人在岸边接应!”

“没问题!”亚历山回答。

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人和补给物资装在油桶里顺流而下漂向沙洲。

至于在什么地方将这些油桶放下……那当然就是上游德军占领的雷诺克地区了。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巧合,因为在世界的另一端,此时此刻的美军和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也发生同样的事: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被美军封锁得不到补给,于是日军就想了一个办法:用驱逐舰运送补给到瓜岛附近,然后将装有补给的油桶抛入海里,潮汐会将这些油桶带到岛上。日军将其称为“东京快车”。

现在,秦川在沙洲也用了同样的方法。

区别只是日本人利用潮汐,而秦川用的却是伏尔加河的流速。

这些炮火是亚历山大紧急召集的,这其中甚至还有一些火炮是苏军的1910式榴弹炮,由于其射程只有77公里,所以不得不冒险将其布署在斯大林格勒为沙洲提供炮火增援。

它们来得很及时,否则秦川等人驻守的沙洲只怕在这次冲锋下就要失守了。

“情况怎么样?”亚历山大在电话里焦急的问。

“很不好!”秦川回答:“我们伤亡了三十三个人,现在只有一百三十二人有战斗力了,更糟糕的还是因为刚才的战斗……我们p43的弹药就快要耗尽了!”

这的确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因为秦川等人之所以能以一百多人挡住苏军的冲锋很大一部份原因就是p43……它的射程有350米,而东岸距离沙洲只有300多米,这使p43在近距离高速射杀冲锋的苏军的同时,还可以压制东岸苏军的掩护火力,这使德军占了很大的便宜。如果是换成苏军的波波莎冲锋枪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了。

顿了下,秦川接着说道:“如果得不到补给和增援的话,明天苏联人再来一拔这样的进攻,我们或许就无法抵挡了!”

秦川说的当然是有道理的。

虽然明天德军或许还是可以依靠炮火炸毁浮桥,但问题是苏军可以暂时用炮火将德军炮兵压制住。然后,只要苏军有足够多的浮桥,进行一次、两次……每次只需要消耗掉德军几十人的兵力或是一些弹药,那么用不了几次德军就全军覆没了。

“可是我们还没有打通至伏尔加河的通道!”亚历山大遗憾的回答。

亚历山大的意思,是如果德军打到伏尔加河边的话,那么他们就可以渡过伏尔加河增援沙洲。

但其实这也是不现实的……先不说这个通道没能打通,就算打通了,苏军也会在沿岸布设火力封锁河面,除非德军将斯大林格勒沿岸甚至是中央渡口的苏军都清得差不多了才有可能办到。

“你们可以使用苏联人的武器,少校!”亚历山大安慰道。

“是的,我们可能不得不这么做了!”秦川无奈的回答。

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大家都明白……火力上的差距会使原本就兵力不足的突击队雪上加霜。

挂上电话后,秦川就看着地图发愣。

怎么办?既无法得到兵力也无法得到弹药!

现在苏军之所以不进攻,仅仅只是因为他们的浮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