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南唐政权中著名的北方人士如韩熙载、常梦锡、马仁裕、王彦铸、高越、高远、江文蔚等,都在此时聚集于徐氏身边。
其次,江南一带的著名人士如宋齐丘、陈觉、查文徽、冯延巳、冯延鲁、边镐、游简言、何敬涂等,也在此时由徐知诰提拔起来。
经过10年苦心经营,徐知诰不仅完全获得了杨氏旧臣的支持,而且触合了北方人与江南人两大势力,所谓“羽翼大成,伸佐弥众”。
终于在吴天祚三年,徐知诰废吴帝杨溥,登上皇位,国号大齐,年号昪元。
“上下顺从,人无异意”,“国中夷然无易姓之戚”。次年,徐知诰改姓名为李昪,改金陵府为江宁府,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以金陵为国都,以原来的杨吴都城扬州为东都,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从此,在乱世之中,以继承唐祚、谋求一统天下的南唐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南唐立国后,烈祖李昪以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与毗邻诸国保持了较为平和的关系。同时结好契丹以牵制中原政权。
江南地区于是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社会生产逐渐复苏并迅速发展。同时,政府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鼓励商业。
烈祖的“息兵安民”国策,造就了江淮地区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军事方面,李昪坚持自守,为时机成熟攻时中原不受邻国牵制,因而不轻易与邻为衅
升元七年,烈祖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即南唐元宗,有保大、中兴、交泰三个年号。
这一时期中,南唐与吴越间战祸频起,而吴越国的军事行动往往与中原政权互相呼应。为了对付吴越,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南唐乘闽国内乱之机出兵占据建、汀三州,灭亡闽国,俘闽主王延政。
形成了对吴越三面包围的形势。而吴越国也乘势出兵与南唐争夺闽国之地,并夺得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