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迁都之意

大宋第一公子 九天枫 1127 字 10个月前

赵匡胤突然提出了迁都洛阳,令群臣大为惊骇,而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也让赵匡胤满心不悦,索性在洛阳一住两个月,拒绝东返开封,甚至提出一迁洛阳,再迁长安。

如此僵持的两个月对群臣无疑是一种折磨,洛阳的日子在惴惴不安中度过。最

后,终于由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劝动了赵匡胤,虽然还是心有不甘,但悻悻之间总算肯起驾回京了。

五个月后,开创了大宋江山的一代圣主在开封的皇宫中猝然亡故。

赵承嗣心思不停的活跃着,这些都在史料上记载的。

赵匡胤迁都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自己的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所以最初定都开封谈不上选择,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承袭。

开封确实是易攻难守的四战之地,此前定都于此的都是短命政权,但赵匡胤雄才大略,大宋开国后即开始为开疆扩土而南征北战。

战略上以攻为主,战场主要在别人的地盘上,十多年来国都从未受到过威胁,而开封的通达便利更成为了利兵利战的优势。

应该说,宋初定都开封是符合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客观需要的最佳方案。

问题在于,当大宋如秋风扫落叶般荡平南方诸国而将目光转向北方时,形势却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

盘距在山西的北汉政权联合北方的契丹,凭借都城太原的有利地势,成功阻止了宋军向北的步伐。赵匡胤三次攻打北汉,皆受挫而返。

当战略上的进攻转化为对峙,作为一个身经百战、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帝王,除了因力不从心而产生失望和无奈,也当然会意识到巨大的危险。

北汉在黄河以北,与汴梁仅相隔一河。而强大的契丹也随时有可能挥戈南下,以汴梁平坦开阔的地势,如何抵挡辽军铁骑?

要保证四战之地的安全,只能以兵为险,所以驻守开封的禁军数量急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