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承嗣和柴宗训两个人坐了下来,其中赵承嗣带着笑意。
“身份又如何,想必你也知道我身份,那又如何,现在不依然活的好好的。”柴宗训虽然回答的很坦然,但是可以听出来他语气中的无奈。
赵承嗣也了解,柴宗训是什么人,那是坐过皇帝的人。
而且算是一个被逼迫退位的,还要向昔日的臣子下跪。
所以说身份对于柴宗训来说不算什么了。
赵承嗣看着眼前这个人,有时候觉得他也是无奈。
显德六年六月癸巳日,柴荣去世,柴宗训于六月甲午日,在父亲的灵柩前即位。
柴宗训的年纪太小,只有五岁,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
幼主即位,年纪太小,这十分的不利,因为五代以来朝代更迭太频繁了。
幼主即位,朝廷很有可能被人颠覆,这就造成了大周王朝的政局不稳定。
主弱臣强,历史上发生过很多起,大臣废掉幼主成为皇帝的事情。
一些忠于周的官吏,马上就敏锐地意识到动乱的根源十有八九要出在赵匡胤那里。
指出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甚至有的人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干掉。
可眼前这位柴宗训只是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此时,赵匡胤及其心腹也在加紧活动。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
先看殿前司系统,原来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慕容延钊出任,慕容延钊是赵匡胤的少年好友,关系非同一般。
原来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职,则由王审琦担任,此人也是赵匡胤的“布衣故交”。
与当时已经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一样,都是赵匡胤势力圈子中的最核心人物。
这样,整个殿前司系统的所有高级将领的职务,均由赵匡胤的人担任了。
再看侍卫司系统。在这一系统的高级将领中,原来赵匡胤只与韩令坤有“兄弟”之谊,当时他正领兵驻守在淮南扬州,京城中实际上只剩下副都指挥使韩通,虽然不是赵匡胤的人,但势孤力单,无法同赵匡胤抗衡。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朝贺新年,突然接到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大臣们慌作一团。
小皇帝柴宗训征得宰相范质、王溥的同意后,命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正月初二即率兵出城。
当天下午,到达了离开封几十里的陈桥驿。
晚上,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
有人说:“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
大伙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就推一名官员把这个意见先告诉赵匡义和赵普。[4
那个官员到赵匡义那里,还没有把话说完,将领们已经闯了进来,亮出明晃晃的刀,嚷着说:“我们已经商量定了,非请点检即位不可。”
赵匡义和赵普听了,暗暗高兴,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面赶快派赵匡胤的亲信郭延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留守在京城的大将石守信和王审琦管好京城内外大门。
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