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是说的好听的。
其实,真正可能让越人臣服的原因,只有一个封建迷信!
越人崇信鬼神,迷信巫蛊之事。
而围水为湖后,海水再不倒灌入内陆。
这在那些越人部族看来,简直就是跟神话一样。
自然立刻就会听话,顺服官府,接受官府的号令,定居下来。
但,天子听着,却是再难按捺了。
对于君王来说,臣服他人,是最大乐趣!
而诸夏君王,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以德服人’。
传说之中,三代先王,五帝都曾以其道德,远服万里之民,让异域之国,纷纷朝贡,以为共主。
当然,在现实中,以德服人最终都变成了以武服人。
但这并不妨碍君王们追求这个效果。
如今,听着张奉的话,天子心花怒放,当即就拍板道:“既然如此,为会稽黎庶之富,朕决意纳张卿之议,于会稽建此大湖!”
群臣闻言,立刻就起身,持芴出列,恭身再拜:“陛下圣明,臣等恭领诏命!”
就算是将军们,也只好忍着心痛,恭身出列。
没办法,虽然这么一个工程可能会占用一部分军费。
但,这个工程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让人根本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和借口。
再说了,从介绍的情况和会稽郡的上计吏们的表情来看,这个工程很可能制造一只下金蛋的母鸡。
现在虽然可能要吃点苦头,勒一下裤腰带,但将来,工程完工后,源源不断的赋税钱粮,将足可改变世界!
数万顷的稻田,年产稻米几十万石,为国家提供财税数千万!
但不知道为何,每一个人都在心里忐忑了起来。
因为他们害怕,这只是一个开始。
一个庞大的水利建设计划的开端!
天子话音刚落,会稽郡的几个上计吏,就连忙起身出列拜道:“臣由拳令奉、臣太末令决、东部都尉皖等顿首再拜皇帝陛下,恭问圣安!”
站在天子身侧,随时顾问的尚书令张安世立刻就在天子耳畔报告道:“陛下,会稽郡此番上计官吏,为由拳县县令张奉、太末县县令王决以及东部都尉陈皖……”
说着就报告了一番这些人的履历和政绩。
都是很漂亮的履历,刺史衙门也多次称赞了这些人治下的地方。
总之是标准的能吏。
但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承担了上计的重任。
对会稽地方来说,将这几个不合群的家伙,打发来长安,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最差也可以让他们滚蛋两三个月,省的在地方上胍噪。
最好,当然是一去不回,留在长安,省的拦着大家伙发财。
天子听完,眼神也温柔了一些,轻声问道:“诸位爱卿,皆是地方能吏,必知地方虚实,以卿等所见,张子重所提议的工程,可否妥当?”
三人互相看了看,最终太末令王决拜道:“启奏陛下,小臣在太末为县令五年,太末临越池,故而常往当地……”
“以小臣愚见,侍中所议,真可谓是……”王决努力的在自己的脑子里,想出了一个评价:“如故秦蜀郡太守李冰之都江堰!”
“小臣以为,最是适合,简直宛如神来之笔,若能实施,必可造福会稽元元万万年!”
作为太末县县令,毗邻越池的地方县令。
王决若不是亲耳听闻,真的不敢相信,一个远在长安的贵人,竟然能如此清楚会稽的地理和弊端。
而其提出的这个水利工程建设动议,更是几乎宛如天马行空一般,但偏偏恰好针对会稽郡的弊端。
王决此时真的是无比仰慕和崇拜那个年轻的侍中官了。
他现在甚至怀疑,此人真的有三只眼。
是灌口二郎附体,不然他怎么能如此清楚和明确的洞察到越池的关键?
要知道,就算是他,虽然经常视察辖区,为了每年雨季之时,泛滥的洪水和倒灌进辖区的海水头疼不已。
但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在越池围水建湖,以湖泊来蓄水,备涝备旱,又抵御海水倒灌。
东部都尉陈皖就更激动了,因为他的家乡,就在回浦。
常年饱受从越池倒灌进来的海水灾害,每一次海水从越池方向涌来,都意味着数千亩土地遭殃。
而那位侍中官的围水为湖一策一出,几乎就像闪电,划破了他的脑海。
让他亢奋、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