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公孙弘成功后,大大刺激了天下人。
由之,在长安形成了一个奇特的长漂群体。
数以千计的士大夫文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长安追求富贵。
他们执着的日复一日的将自己的策文、诗赋投递给列侯、公卿、大臣。
甚至围绕在皇室贵族和公卿大臣子弟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只求对方能看一眼自己的文章,哪怕赞扬一句。
可惜,事与愿违。
原主亦曾是这个群体的一员。
所以,张越对这个群体有着深刻的了解。
确实,长漂的文人群体里,什么样的人都有。
有夸夸其谈者,也有口无遮拦之辈,更有觉得自己是天才,自己之所以不能显贵是因为无人能慧眼相识者,总的来说,这个群体内有着相当大的戾气。
觉得自己才智天下第一者,比比皆是。
但……
在另外一个角度,这些人却是汉室的统治阶级!
而且,是一个可能左右天下舆论的群体。
想想看就知道了,能读书识字,写出一篇至少平仄相合,逻辑通畅的文章的人,在这个西元前时代能是农民和小地主家庭培养出来的吗?
绝大部分长漂士人的出身,最起码也是地方上的豪强子弟。
家里面起码有个十几顷地,数十佃户。
更关键的是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甚至还有人是从南越、交趾、日南等地来的。
当他们从长安回到家乡,自然也会将长安的见闻和他们的观点、想法带回去。
影响一个,就可以影响一个亭里,一个乡!甚至是一个县!
这是一个巨大的,未被发掘的金矿!
更是学阀之路最好的。
历史上王莽同学为什么能毫不费力的篡夺国家?
就是因为,他将长漂士人争取到了。
正是因为有着这些人的鼓噪,王莽才能变成那个国家的救星,在世的圣人。
张越虽不打算篡汉,但他想要改变这个国家,这个天下,就必须学王莽。
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更何况,张越比王莽的优势大多了。
王莽只能靠着表演、演技来争取士人之心。
而张越可以用实际行动,用文字和深(抄)厚(袭)的学术造诣,撼动人心。
若能在团结这个群体,那么,张越就有了一个超越学派和思想的地位。
当然,这个事情要慢慢来,一点一滴的做,持之以恒。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这个事情,不是明摆着的大量‘优质肥料’来源吗?
而且,长期稳定!
更关键的是免费!
这种一石二鸟的事情,张越做起来,当然是很有积极性的。
没过多久,田禾就带着人,抬着两个箱子,来到了张越面前:“主公,这些皆是近日投递的士子策文……”
张越睁开眼睛,吩咐道:“送去我书房,待我一一审阅……”
这学阀之路,就算起航了!
将刘据送回太子。宫,张越便回了自己在长安的宅邸,打算住一晚,明天一早就回新丰。
至于刘进,恐怕就要在长安多待些时日了。
毕竟,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得帮着刘据把屁股擦干净,起码不能让人闻到臭味。
刚一进家门,田禾就立刻带着下人仆役们,迎了上来,恭身拜道:“恭迎主公回府……”
张越穿上田禾递上来的木屐,活动了一下已经一两天都没有好好休息的双脚,抬眼看了看家里的情况,很是满意。
不过数日,这个宅邸就已经被田家兄弟打理的似模似样,上上下下,看上去也是井井有条。
就听着田禾禀报道:“主公不在长安这些日子,有数位客人来拜访……”
他从怀中取出几张鎏金拜帖,呈到张越面前:“这些是客人的拜帖,还请主公过目……”
张越接过来,拿着在手里看了看。
基本上,都是些长安城里的富商贵族送来的拜帖,说的也是想邀请张越去他们府上坐一坐,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攀关系。
属于那种广散网的形式,这也是长安的正常生态。
总有那么几家人,喜欢到处撒拜帖,反正拜帖又不值钱,万一真的邀请到了,那就赚死了,不是吗?
但通常,这些拜帖的唯一下场就是被丢进垃圾堆。
张越这里自也不例外,在扫了一下拜帖上的内容后,他就丢回给田禾:“以后这几家人再来送拜帖,便好言回复即可,不必再送来给我看了……”
这些人和他们举办的聚会,其实本来是长安城里的新贵们熟悉环境和适应环境的最佳场所。
若张越初入长安时,恐怕也尝试去参加几次,看看这长安公卿贵族的酒池肉林,顺便熟悉一下这名利场中的各种潜规则。
只是,现在他已经不需要了!
早就已经出了新手村了,以他的地位,再去参加类似宴会,说白了掉身价!
“诺!”田禾恭身拜道,然后有些犹豫,吞吞吐吐的禀报:“此外,有个事情,不知道应不应该和主公说……”
“说……”张越走到院子里的秋千面前,坐上去,让秋千轻轻摇晃。
“就是……主公离京后,有许多士子,将其策文、诗赋,投递到府……”田禾低着头,站到张越面前,请示道:“小人不敢让这些俗事,打扰主公清静,便专门找了个房间,将这些策文、诗赋收容……”
张越听到这里,猛然睁开眼睛,看着田禾,道:“以后,再有人来投递策文、诗赋,让他们留下名字与住址……”
“告诉他们:吾归来之日,自当亲览而阅!”
“主公……”田禾有些不明所以。
哪怕他只是这长安城里的贵人新进家臣,这如何操持家中事务,给主公打点上下的新丁,也很清楚,这长安城里的失意文人和想要攀附贵人,从而走上青云之路的士大夫有多少!
不夸张的说,起码有数千!
这些人,每个月都会抽出时间,在长安城的所有贵人家宅门口投递策文和诗赋。
人才是有,但少之又少。
所以,在受命为主公执掌这个宅邸事务时,就专门请教过邻居的家臣们,知道一般情况下,这些投递策文、诗赋的人的书简,唯一的下场就是被下人当柴火烧。
但,看着自家主公的神色,他马上便恭身拜道:“诺!”
“小人知道了……”
心中却是有些担忧,若这张府传出了消息,往后恐怕自己就得专门在门口安排两个下人专门接受和记录投递的策文、诗赋的士子的书简和名讳、住址了。
“禾啊……”张越凝神看着田禾,这个自己的家臣,其实,田禾兄弟与李苗兄弟,早就向他表示要改姓为张,以符合如今社会的潜规则——家臣,都会和主人一个姓。
只是被张越阻止了,他注定要扛起反蓄奴、反兼并的正义大旗,自然要以身作则。
但对这几个家臣,张越却也依然寄予厚望。
毕竟,张越知道自己没有兄弟姐妹,老张家就他这么一根独苗。
长嫂毕竟是妇孺,也不便抛头露面,所以培养田李兄弟,起码让他们能够充任合格的家臣,帮助自己处理家宅大小事务,就成了首选。
张越也不怕他们搞鬼或者私底下玩花活。
在这个时代,以他的地位以及田李兄弟与老张家的渊源,田李兄弟的忠诚度是毋庸置疑的。
反正,汉季百年,从未有过家臣背主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