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南征,大时代的序幕(求订阅)

经过前段时间的各种举措,华夏军对广州民众的整合初步见效,现在正是要加一把火,巩固效果的时候。

在广州,倾向朝廷的士绅势力原先还是非常庞大的,但华夏军占领广州后不怎么禁止士绅出入,使得很多官宦人家和士绅乘机离开,到香港暂住或继续北上,回到清廷统治地区,在广州本地的影响力空前虚弱。

至于商人阶级,该走的也都走了,留下的都是家业过于庞大或不方便到外地重新开始的,在三元福地开放以后,大部分商人都看到巨大商机,纷纷在福地里投资,种田、打鱼、伐木、挖矿等各种营生做得如火如荼,倒不担心这些人会反过来跟华夏军过不去。

士绅和商人阶级之外,广州本来还有童生和秀才等组成的书生群体,掌握着话语权,甚至还组织过多起上街游行,给王九玄的治理带来过很多麻烦。

后来,华夏军推出重开科举的政策,中举的门槛还定得很低,几乎识字两三千字的都能中举当官,也就是说参加科举的书生九成以上都能当官,过把瘾,当时就有数百名穷书生参加科举并成为新科举人。

华夏军做得也很绝,将这数百名书生以培训的名义拉到所谓学校进行洗脑式培训,使得广州的书生群体发生严重的分化,再加上之前审案子时候强行剃发的实例在,很多心向清廷的书生敢怒不敢言,倒不敢再上街闹事了。

至于广州原有的武学门派、帮会和教派等,都被华夏军不顾江湖道义强行整合,在天地会和魔教这等大派都被强行绑到华夏军战车上后,所有势力都俯首帖耳,短期是不敢挑战华夏军的权威了。

华夏军高层自觉对人心的掌控初见成效,便适时推出剃发易服令,进一步凝聚民心。

所谓剃发易服令,就是要民众剃掉辫子,摒弃清朝的服装,原先王九玄执政的时候就推出过。

只是,当时广州民众对华夏军能在广州坚持多久有很大疑问,又担心清军到来重新占领广州后算账,因此真正响应的人很少。

这一次,华夏军挟着东征胜利的威势,经常闹事的丐帮等又被覆灭,加上广州城内各种阶级和势力至少明面上都在支持这项政策,因此这道法令的影响力快速增加。

按照剃发易服令,广州市民可以自己决定剃发易服,然后在当地官员和里正的主持下,在很多百姓见证的情况下发誓脱离清廷,回归华夏,为光复华夏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