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内部争斗下的三权分立(求订阅)

这两家向来是广州商界的标杆,他们一旦做出尽快出货的举动,其他大商家也立刻跟进,一时间市面上的物资突然多了起来,物价也进一步下降,倒给广州的百姓一种最艰苦的时期就要过去,以后会逐渐变好的错觉。

“这些商家反应倒是很快,倒省得我们费一番手脚了。”看到物价在不断下降趋稳后,王九玄不由很高兴地对李仙说道。

“现在最多算是诈出他们一些库存出来而已,最紧要的还是彼岸计划和剃发易服令,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李仙点点头说道。

“那是自然。”王九玄回答。

过了几天,见多识广的广州市民们发现广州多了件新鲜事儿,就是市面上多了一种新玩意儿,简称报纸,也称新闻。

按说广州人对报纸并不陌生,在广州境内本来就有三份报纸发行,只是都是外国人发行的外文报纸,当初李仙和林总督等人在报纸上也登过文章。

只是,这些都是洋人开的洋文报纸,这次发行的报纸却是中文的,还是华夏光复军办的,全称为“广东新闻报”。

在这份报纸的第一期里,用了很大篇幅介绍前段时间的审案经过,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及书生们的抗议,直至具体的审案细节等。

如果只是这样,倒是不失为开风气,沟通上下消息的新途径。

不过,这广东新闻报里对别的事情都交代得很客观,唯独对张童生等书生们却有抹黑之嫌。

按照广州新闻报的描述,书生们为给本土乡人讨公道,自愿剃发易服,向李仙递了状子,还让李帅非常感动于书生们的义气,当场就给每个人都发放十块大洋,以示奖赏。

总之,这是无耻的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行为。

但是,按照书生们的情况,势必不能见人就争辩说当初剪掉辫子不是自愿的,而是被一帮丘八强行按住执行的。

就算这么说了,也根本比不上一次就能发行几万分的报纸的影响力,再者说了,这时代的人从来是只看重结果,不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