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人的选择(求订阅)

然而,事情奇怪就奇怪在这里。

粮价在短期内暴涨,一度达到五两银子一担的高点,然后在所有人以为粮价会继续上升的时候,又突然掉头开始向下,跌怕四两,现在是三两五钱左右,而且看情况可能还会再跌下去,甚至跌倒三两以下都有可能。

其他物价也浮动很大,达到一定高度后就往下走,最离谱的是薪柴的价格,太平日子里薪柴一担有五分银子,华夏军刚入城的时候是一钱左右,最高一度涨到三钱,几乎让人怨声载道。

然后,这薪柴的价格就开始往下跳水,到了现在是六分银子一担,几乎比得上太平日子的时候了。

其余各种物品的价格也都是达到某种高度后就下降,这就让人很奇怪了,按理说现在清廷大力封锁到广州的物资运输,这物价只有一直往上走的份,就算要达到最高点后下降,也要在一两年之后才行。

现在这样短短一两个月内就有触碰最高点后下降的迹象,对懂得商业之道的人来说是非常奇怪的。

表面上看,这是因为李仙东征后缴获大量粮食和物资,然后在广州投放,所以把物价打压下去的。

但是,按照常理而言,就算缴获了一些物资,华夏军作为造反者也应该放入库中存起来才是,拿出一小部分接济百姓已经了不得了,如今这样的物资投放量就很奇怪了,似乎华夏军根本不担心粮食等物资会紧缺似的。

而且,对这种物资投放速度和缴获的物资量进行比较,就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看来这华夏军另有获得大量物资的渠道,而且还是长期稳定的那种,否则就不会如此大胆,几乎是缴获多少物资,就投放多少物资。”潘仕成斟酌着说道。

“是啊,这正是让人无法琢磨的地方。”

两个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大商人,话说到这里,都明白对方想到了什么,就不需说透了。

“而且,更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囤积居奇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