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交战(求订阅)

原来,华尔来中国比较晚,平时听到的又多是英国军队如何轻易战胜清军的故事,对李仙一方的军事实力存在严重的误判,以为对方只是趁着正规军跟英国军队正面交战,损失惨重的时候背后偷袭,才得以占领广州这个大城的乌合之众。

华尔手下的洋枪队只有一千多名,但自觉依靠这一千多名,对付一万多名清军不在话下(以杨芳军队的实力评估),觉得反叛军只有一万五千人,单靠自己的洋枪队对付起来也应该绰绰有余。

杨芳听了此话很不以为然,觉得自己这个女婿轻敌得很,但也不好在所有将领都在畏战的时候进行打压,只是勉励几句,夸奖其勇武。

这一天的军事会议就草草结束,并没有拿出什么具体的方略,但也不是一点成果都没有,至少大部分将领都明白这战斗非打不可,而且还不能打成守城战,必须出城野战,否则自己想逃跑都逃不了。

那么,这野战怎么排兵布阵,谁上前谁在后,就要费思量了。

几天后,李仙果然带着重兵进入宝安境内,直逼杨芳手下的军队。

本来,李仙觉得清军胆小无比,必然龟缩到城里试图顽抗,没想到对方很上道,居然把兵都拉出来,在野外拉开了阵势,竟是一副打野战的架势。

如果能在野外作战,减少对城内百姓的误伤和对物资的毁损,李仙还求之不得呢,大喜之下也拉开阵势,试图与清军正面决战。

李仙用兵更喜欢用堑壕战等方式,依靠防御设施的优势取胜,但真要打野战,李仙也不怕。

等到双方摆开阵势,杨芳这边是洋枪队上前列阵,有四门西洋火炮守护,在其后面才是传统的清兵方阵。

这清兵方阵就是火炮在前,抬枪队在后,最后面是冷兵器部队。

李仙一直想不透这样排兵布阵的依据何在,有什么好处,但这就是清兵的标准阵型,教科书上都写明了的,武官进京赶考做武举人或武进士,要考到兵法,都得按这个规矩答题,否则要扣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