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火炮和火箭炮的生产,得益于刀具钢的自给自足和机床水平的提升,以及蒸汽机的大量运用,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至少能够自己生产军用火炮。
火箭炮的生产也还罢了,本身没什么技术难度,向来是物美价廉,低难度的好产品,关于火炮要啰嗦几句。
清军在鸦片战争期间发明了铁模铸炮法,使得火炮的铸造速度大幅提高,性能也有所上升,而生产成本却大幅下降。
这种技术,华夏军的军工厂也掌握了,但发现这种方法铸造出来的火炮问题很多,只能用来做商用火炮,而不能做军用火炮,最后只能慎重使用了。
关于铁模铸炮法的问题,要认真说起来至少能聊五六章,但那么一来恐怕这书也要没人看了,那就简单说明一下。
铁模铸炮法做出的火炮的确能做到炮膛内光滑,性能比清军传统的泥模鋳造法做出的火炮强一些,但比起英国和欧洲国家用砂模铸造法制造的火炮就要查很多了。
简单地说,铁模铸炮法做出的火炮的材质是白口铁,而且按照工艺势必要分段铸造,这就导致最后造出的火炮炮身材质不均匀,而这种不均匀导致的最大的问题是散热性能特别差。
铁料的质地均匀一致的时候,散热性能很好,能快速散热;一旦不均匀,就没法快速散热,必须放置一段时间甚至用水冷却才行。
这就使得铁模铸炮法做出的火炮,每发射两三发火炮,炮身就会因摩擦变得通红,不能继续装火药使用,必须等几十分钟后再使用。
而砂模铸炮法铸造的火炮是直接铸造出整个炮身,然后从中间挖孔使用,从工艺上就保证质地均匀,散热性能非常良好,几乎是火炮发射后瞬间就能散热完毕。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铁模铸炮法和砂模铸炮法制造的火炮,在其他性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射速却有极大的区别,即前者射速为每分钟八发到十发,而后者的射速能达到重炮为一小时九十发,轻炮为一小时一百二十发的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