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六皇子迎战李仙的部队,就是标准的封建时代军队和现代(以这时代而言是现代而不是近代)军队的交战了。
六皇子接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自身也有些军事经验,便指挥手下的六万兵马,排出好几个方阵。
最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清军一向以来的习惯,方阵最前面布置一圈火炮,火炮之后是拿着抬枪的火器部队,这之后才是拿着大刀长枪的冷兵器队伍。
如果是在几百年前,这种布阵是没问题的,当初康熙战准格尔汗噶尔丹就曾排出这样的阵型,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现在用这种阵型,就有些找死了。
李仙这次就不能再用堑壕战法了,还好欧洲典型的野战方法排队枪毙战术李仙也有涉猎,还下大力气研究过,自觉英国人不在战场附近,用这种网络上被喷了数十年的战术也应该能取胜,便按照军事教科书上的教导,排列出适合排队枪毙的方阵。
李仙的方阵跟六皇子的方阵又大大不同,六皇子方阵差不多是正方形的,纵横两方向的队列差不多相同,而李仙的方阵则是扁平得多,纵向只有三列,横向则有五十人左右,以便最大程度上发挥火力优势。
李仙在这边排兵布阵,驻守牛栏岗的王小明等人也不能在安全的堑壕里看自家上司拼命,也派五千人上前,在牛栏岗南侧排出类似李仙一样的方阵群落。
六皇子那边对牛栏岗的实际兵力一直有些怀疑,只是因为被堑壕遮掩所以未能进行确认,此时看到牛栏岗那边果然轻易就抽调出五千人规模的军队上前,好多人的嘴角不由都抽搐了一下,这事情果然是要大条了。
清军和李仙所部就这样野战起来。
按照六皇子的理解,双方军队互相排着队列踏步前进,等到互相进入火炮射程后就有最前面的火炮发射炮弹,大约发三轮炮弹(按照清军火炮的质量,发射三轮炮弹后就必须灌水冷却,不能再用),然后炮兵迅速往两旁散开,退回大队兵马后面,用冷水等将炮管冷却,再装火药和炮弹等,为第二次的发射做准备。
接着,双方继续接近,然后抬枪兵发射铅弹,也是发射三轮后往两旁散开,最后到队伍后面,学着炮兵等枪管冷却了再次装弹。
这样一来,拿着大刀长枪的冷兵器就能露出来了,拿着各色各样的武器,互相大喊壮着胆,做出狰狞的表情,然后向已经靠得很近的敌人猛扑过去,展开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