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堑壕战接着堑壕战

宋明达表面上位置尊崇,实际上没有实际官职,很多时候都是说动这些官员才能办事,如果别人不再看重,对他的打击会很大。

“这英国人怎么回事,先前不是勇猛难当,不管打哪里都快速占领吗?怎么现在就变成软脚虾了。”宋明达心里不由疑惑起来。

在堡垒时代,怎么对付防御完善的堡垒,甚至棱堡,有很多现成的案例可寻,军事教科书上也用大幅的篇章,详细介绍这种方法。

这种攻城方法,包括怎么把护城河的水引干,然后又怎么挖堑壕,从远处逐步接近堡垒城墙,然后再把火炮和士兵从堑壕输送过去,从下往上攻击堡垒,直到最后依靠数量优势占领堡垒。

当然,如果棱堡在河边和海边,进攻方还要想办法阻止防守方从水上获得补给。

这种攻城方法的问题在于过于耗时间和精力,经常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才能占领有优秀指挥官防守的堡垒。

欧洲的堡垒时代,就有很多战例是依靠七八百士兵,就阻击两万以上的军队两年以上。

直到火炮的威力大幅提高,可以轻松毁掉堡垒城墙后,这种堡垒战术才逐渐式微,到了19世纪四十年代,已经是堡垒时代的尾部了。

义律司令官跟军官们商量之后,觉得中国军队的堑壕战术不见得比堡垒更难突破,第二天开始便着手布置。

英国军队有八千多人,人员数量是足够的,英军军官们便指挥者这些士兵,从四方炮台的射程外开始,挖起堑壕,一点点向四方炮台掘进。

英军炮兵射击躲在堑壕里的中国军队很难,反之亦然,李仙对英国人的推进也没有太好的应对方法,只是想办法让手下拖延英国人的推进速度。

在双方指挥官的指挥下,战斗就逐渐变成拉锯战,双方的炮兵时常隔空交手,步兵则组成小股队伍,不时向对方袭扰,李仙的队伍是想组织英军推进,英军则想办法阻拦。

依靠数量上的巨大优势,英军还是占据很大优势,稳步推进,李仙发现除非自己愿意承受巨大伤亡,否则这交换比是下降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