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木材价格便宜,造船成本更低,有些资料中记载中国商人在马来西亚造大船,成本也就每吨八块银洋,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不过,这只算是个例,正常而言即使在南洋,造船每吨成本十五块银洋算是正常的。
不管怎样,远洋商船都是价格昂贵的好东西,再加上船上的货物,随便抢一艘远洋商船,都够混元宗消化很长时间了。
英国当年富强起来就是从做海盗开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李仙一开始考虑过袭击英国商船,但后来想到这一带英国商船太多,一旦把对方惹急了,派遣军舰和大量商船征讨自己,未必是什么好事情。
于是,李仙就给长期在澳门待着的钱大富钱二掌柜下令,让他密切注意在澳门和香港之间行驶的非英国商船动静,也就是法国或美国商船之类的。
在近日发现剑桥号在澳门修缮完毕后,载着规模庞大的现银和货物到香港去,刚好这一天没有其他外国商船在这段航路运行,李仙就把剑桥号作为自己的首杀目标。
于是,让一些手下到从澳门买的四百吨级商船上,穿着洋人衣服吸引剑桥号船员们的注意力,更让两艘中式船载着士兵从大屿海峡的另一面夹住剑桥号的计划就此诞生了。
中国的内陆运输很大程度上依靠京杭大运河,很多在运河上运输的船只上的桅杆都能九十度折下来,以便通过运河上的大桥等,因此这种技术对中国的造船匠来说并不陌生。
李仙就干脆让造船匠们给自己船上的桅杆做一些处理,使得桅杆可以倾斜下来搭到地方船只,以便自己和自己手下可以通过桅杆跑到敌船,进行接舷战。
对付剑桥号,李仙还有两张王牌,那就是他自己和左少卿都是三阶战力,在狭窄的船上压制数十名水手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当初左令晨在捕鲸船上堵住李仙,靠一人之力压制数十名悍勇护卫队员和渔民,逼得李仙只能让手下先退下来,那一幕让李仙印象深刻。
按照李仙和左少卿两人的武力,只要能到剑桥号上,单凭他们两人的武功,带上适当的武器就能压制整船的水手,更不用说他们身后还有数百名手下会源源不断地支援。
李仙和左少卿这段时间也做过很多次的模拟练习,此时一手拿着包铁皮的盾牌,一手拿着气枪,施展轻功,快速从桅杆跳到剑桥号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