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对封建时代的军事指挥水平评价很低,觉得自己在这边拖住对方主力,另派部队攻打大门,就会让朱九反应不过来,倒真是把朱九看扁了。
李仙这边军制健全,王小明很快就带着四个班的兵力,又叫上三百名左右渔民和猎户,远远地绕到大门那边去。
四个班的护卫队也还罢了,军制健全,行动迅速,很快就听命令行事,让那些几乎没有训练过的渔民分一半人过去,可是老费了劲了,足足花了三十多分钟才完成。
李仙也不由叹了口气,还说朱九那边指挥能力不足呢,自己这边,其实也有同样的问题。
要不是这些渔民都是捕鲸队的,平时经常十几个人坐一条船出海,多少有些组织性,不然这时间花得更多。
这边乱糟糟地忙活着调动兵力,朱九那边看了半天还没反应过来,直到王小明把人带齐了,往大门那边移动,才明白敌人这是要分兵两处进攻。
而正如李仙所预测的那样,朱九遇到这种情况,一下子陷入犹豫不决的境地中。
如果派人去支援大门处,无疑会削弱侧墙这边的防御,会让李仙的人趁机突入进来,但如果不去支援,好像也不太像话。
最尴尬的是朱九的队伍只是一群海盗,以前就是有好处就一窝蜂涌上去,一有困难就一窝蜂跑路,根本不知道这分兵应该怎么做,以什么样的方式做。
在鸦片战争的时候,就是朝廷的官军遇到英国军队,英军留下一支队伍牵制清军主力,然后派小股部队袭击清军侧翼,就靠如此简单的战术就让清军顾此失彼,不知道怎么去指挥,让人轻松得手十几次。
朱九在这边陷入沉思,王小明那边已经带着一堆人跑到寨门那边了。
望着朱九寨子的大门,王小明突然心虚起来,这人倒是来了,接下来怎么办,全军一起直扑大门处,爬墙攻击敌人,还是用火枪部队一步步避过去,这两种打法好像都有问题。
王小明往李仙那边看了看,发现李仙还在带领线膛枪手们压制石墙上的远程射手,突然想明白了,不知道怎么做,就先学着别人的样子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