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愁肠百结的赵煦听闻此言之后,本想摇头不去,不过想了想还是决定过去一趟,指不定皇祖母那里能够给自己一些提示也说不一定。
想明白之后的赵煦便摆驾直朝着皇祖母所在的春秋宫而去,赶到了春秋宫,就看到了皇祖母高滔滔正依着榻栏闭目养神,身边的心腹大总管徐得功正在抑扬顿措的给高滔滔念诵着一首大宋有名的才子秦观刚作的新词。
“……千门明月,天如水,正是人间佳节。开尽小梅春气透,花烛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少年当此,风光真是殊绝……”
“……遥想二十年前,此时此夜,共绾同心结。窗外冰轮依旧在,玉貌已成长别。旧著罗衣,不堪触目,洒泪都成血。细思往事,只添镜里华发……”
高滔滔眉舒目展,一副精心品味的模样,让那疾步而来的赵煦也只能放轻放缓了脚步,生怕扰到了高滔滔的雅兴。
“好一个秦少游,可惜,他作的诗太多,词反倒少了,不然……我说呢,原来是官家到了。”高滔滔听罢,缓缓地睁开了双眼,注意到了赵煦之后招手示意天子到身边坐下。
“孙儿见过皇祖母,没想到居然惊忧了皇祖母的雅兴。”赵煦走到了高滔滔跟前一礼这才坐下。
“不妨事,哀家可是有事要找你,只不过方才徐得功刚刚收罗到一首秦少游的新作,哀家忍不住先睹为快……”高滔滔笑着摆了摆手。
“这是我那侄孙给哀家寄来的信,信中有不少内容,可是把哀家给吓了一跳,有些担心事情会成为事实,所以啊,特地请官家过来看看……”
说话间,高滔滔递过来了一封来自于盐州的信,而写信的人就是高世则这位前往三州之地,在王洋这位三州经略安抚使帐下效力的侄孙。
“哦?那孙儿倒是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事情,连皇祖母您都被惊吓到。”赵煦的心里边也不禁升起了好奇,将信纸从信封中取出之后查看起来。
只看到了前面几句,赵煦就忍不住发出了一声轻咦,眉头也陡然紧锁起来,手中的这封书信,仿佛也变得有千钧之重,压得赵煦心中一沉。
第762章
满朝文武重臣们直接就炸了锅了,或者说兴奋的都差点尿了,特么的那个姓王的居然又在搞事情,太好了。
私铸甲具,呃……不对,私铸甲具那是指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这下,暗中铸甲,这在大宋而言,绝对是大大的重罪,甚至有可能是要杀人砍脑壳的。
但是,陕西北部边陲地处边塞,所以,是有铸甲以充军用的权力的,但问题在于,谁特么的当经略安抚使的时候也没有这么疯狂的去制作甲具。
更多的则是向朝庭索取,当地最多也就是在有敌情警讯之时,才会大规模的制甲以备不测。
可是现如今,三州之地歌舞升平,大宋与西夏的交界真可谓是获得了难得的靖宁,这个时候,你特么的大肆造甲想要干啥?
哪怕就算只是纸甲,但那也属于是大宋律上明确规定的铠甲之中的一种。你这么做用意何在,难道是想要造反自立为王吗?
不光可以攻讦王洋私铸纸甲,更可以弹劾苏东坡苏大经略视而不见,或者说是在助纣为虐。
总之,一帮子看热闹不闲事大,被苏东坡和王洋联手把朝庭声望刷成仇恨值ax的满朝重臣们心潮澎湃的开始纷纷上奏折弹劾远在西北边陲,正在为了即将有可能到来的战争而努力奋斗作准备的王洋与苏东坡。
从消息刚刚传递到东京汴梁,到第一本弹劾奏折递到了天子的御案上,到弹劾奏折直接将天子书房的御案堆成了小山。
饶是天子赵煦一向认为王洋但凡是做什么出乎预料的事情,必然有其道理与理由,可是在面对如此之多的奏折,还有汹涌的弹劾声前,这位一向意志颇为坚定的少年天子也有些hold不住了。
“王巫山他到底是想要搞什么鬼?短短两天,无数弹劾他的奏折就把朕的御案都堆满了。”赵煦一脸懵逼地看着那堆积如山的奏折。
真有一种害怕被倒下来的这些奏折把自己给淹没掉的错觉,一股深深的蛋疼感与忧伤此刻正弥漫于少年天子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