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挚退下之后,大殿之内,静寂无声,诸臣工,没有再冒失站起来主动找抽的,赵煦的脸上,不禁浮现出了一丝胸有成笔的笑容。
“其实,北辽使臣与西夏使臣所提之条件,其余诸条,朕都认为乃是无理狂勃之言,皆可拒之,不过唯有一条,那就是西夏要与我大宋交换军民,朕乃大宋天子,宋国百姓受离难之苦,朕怎么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不管呢?”
“所以,朕只能答应,只是,该如何才能够减少交换军民对于西夏所带来的元气恢复,诸卿可有良策?”赵煦还是继续把这个问题又扔了出来。
不过这一次,再没有大臣站出来,而赵煦这货却很不地道的又连点了几位前几天跳骚得十分厉害的大臣出来回答。
一个二个只能面带惭色的表示无能为力,认为此事根本就是无解,不过既然咱们大宋要与西夏交换被掳掠军民,那么就多多加大宣传,让天下百姓尽知朝庭对于天下百姓的关爱之情。
一句话,既然已经事已至此,没有任何办法可想,倒还不如刷点声望,增加臣民们对于大宋王朝的好感度。
但是一些武臣则表达了不同的意见,认为那些战俘若是被送归夏土,就等于是养虎为患,绝不可以,但是赵煦询问他们有何办法,这帮子家伙除了翻白眼之外,还是翻白眼。
而之后那些未被点名的大臣们也都纷纷地站了出来表达了一致的态度。意思就是咱们也同样没有办法,还是陛下您少年英姿,足智多谋看着办的好。
由着这帮子大臣上窜下跳足有柱香的功夫之后,赵煦这才一副难为之色地道。“……既然如此,那朕就考虑交予陕西路经略安抚使及盐、宥、洪经略安抚使联合督办此事,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陛下此言大善,既然战俘皆在陕西路,那就交由陕西路处置为好,只是,盐、宥、洪经略安抚使……”
“小王大人虽然年少,但是勇于任事,由他与苏学士配合,正该如此。”
特别是那些旧党大佬们一想,也对啊,那些武将以及边军和禁军将领们对于此事,可都是一个二个跳骚得厉害,纷纷对于交换军民之事表达了他们反对的态度。
哪怕是代表朝庭的意志去办事,哪怕是武臣的影响力不如汉唐,可终究是得罪人的大事情,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就是替罪羊。
既然陛下愿意交给那两个家伙去办,那就由着天子任性去呗,总比从咱们这些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朝堂精英里边挑人好,万一挑中自己,那岂不是哭都来不及?
赵煦又何尝不明白这帮子家伙的小心思,不过,他需要的便是这个效果,哪怕是他已经从王巫山那里得到了良策。
但是,又何必告诉这帮子令自己看着生厌的臣工,还不如直接就由王巫山与苏学士等人去斟酌办理,总比这些满心私念的臣工要好得太多。
“嗯,那此事,便这么定下了,另外尚有一件大事,朕决定,也该是到了下决定的时候了,那便是朕昨日拿到的陕西路一干臣工的联名奏折……”赵煦拿起了那份已经摆在了御案上的厚实奏折,朝着在场的臣工们晃了晃。
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将奏折的内容和解决办法公之于众,而是直接告诉在场的臣工们。现如今那三州之地已经变成了我大宋的疆域。
但是那三州之地所居住的皆是西夏百姓,若是想要他们归心于大宋,必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重要的是,一旦与西夏进行交换军民之事完成之后。
那么很有可能实力得到了恢复的西夏大军,很有可能会对那刚刚被大宋夺回的三州之地动武。
而且那些尚未归心的西夏百姓,很有可能将会成为大宋边防不稳的定时炸弹,所以,现在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
诸位臣工们都很足智多谋,请大家集思广义,想想办法呗。
一帮子臣工们不禁有些倒牙的直吸气,面色难看无比,特么的难道今天的朝会是西夏专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