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不为人知的五件事

“因为历史有三种形象。第一种是史书上,主要是正史上记载的形象,是我们历史学家主张的形象,这个形象我称之为“历史形象”。这第二种就是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形象,比方说《三国演义》,比方说三国戏,这里面历史人物的形象称之为“文学形象”。第三种就是民间传说,民间信仰,甚至每个人个人心目中的历史人物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民间形象是包括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那个形象的……”

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

这一段话听得台下的人一愣一愣的。

几位历史爱好者的观众,已经拿出随身的笔记记录了下来,还有人似乎借纸笔,宛如老师上课的时候,讲到了重点。

张灿的这段话,把他本身的才华暴露无遗,没有人再怀疑张灿是不是讲不好三国了。

钱百源等几个工作人员,都忍不住坐直了想听听张灿后面的回答。

这段话证明了,他对历史确实有很深的思考。

就连来挑刺的那位赵教授,他也不得不承认,张灿讲的历史,引经据典,目前还没有出现过错误。

但是对于他充满了现代词汇的历史,赵教授表示坚决反对!

不过他反对也没有用,甚至他现在只能坐在一个角落里面听着。

旁边还夹坐着两个彪形大汉,看的他怕怕的,也不敢讲话。

“当然了,”张灿继续讲到。“但凡历史,就可能有这三种形象,而对于三国来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为什么呢?”

对啊,为什么呢?

为什么三国的历史,民间形象对于历史形象的影响最大?

甚至盖过了原本人物的形象呢?

张灿故意停顿了一会,再一看,果然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开口,在等着他的回答,心里颇有些满意,继续说道,

“因为三国的历史非常短,如果从东汉末年算起,算到西晋统一也不过是六十年,时间是很短的,所以对于三国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各种史书的记载就已经不一样了,就已经有分歧了。然后这种分歧随着历史的推进,由于种种原因,它越来越形成一种文学的和民间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