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浪知道,虽然对光头大佬个人红党是人人诛之而后快,但相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们必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事实上,历史已经证明过,他们的选择,就是最正确的。
果然,在12月13日中午国党开会决定剿抚并用的方针和政策,军政部一级上将何上将为讨逆总司令率大军进逼西安城之际,红色总部却意外的通电主张和平解决争端,杜绝中华内战。
各地军阀随之也纷纷表态。
而这一次有了刘浪不提供意见的意见,刘湘没有等到19日,而是赶在最精明的山西老汉发表:“第一,兄等将何以善其后?第二,兄等此举,增加抗战力量乎,减少抗战力量乎?第三,移内战为对外战争乎,抑移对外战争为内战乎?第四,兄等能保不演成国内之极端残杀乎?……请兄等谅察,善自图之。”文绉绉却情真意切劝双方和平解决争端的电文之后就致电西安:“内战必致亡国,无待赘言,必须避免军事接触,速求政治解决。”
云南,广西、湖南、山东等地军阀也纷纷通电表达自己的态度,绝大部分都是希望和平解决。
刘浪其实很佩服这些民国的大佬们,他因为是知道历史,所以毫不犹豫的做了这样的选择,但他们可都是在和光头大佬统一中国之时都有过争端的,竟然也做出了历史曾证明过的最正确的选择,恐怕这个时候的他们不仅仅只是因为政治眼光的正确性吧!日本人带来的巨大压力也应该是很重要的原因,他们也不想成为民族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罪人。
当然也有借机想扩大自己利益的,比如山东的韩某人,不发声明也就罢了,还发一封密码电文,这样的不算倒霉蛋的倒霉蛋,成为战争之识被枪决的最高将领,也就不足为奇了。想浑水摸鱼,却没眼光,那能怪得了谁?
在各方斡旋之下,光头大佬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由张少帅亲自护送回南京。
西安事变最终和平结束,光头校长也放弃了自己“安内攘外”的政策,国党与红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统一阵线,一致对外。
中国,终于在进入1937年的前几天,国内不再有战火,所有的中国人,将目光都投向了中国的北方,那里有数十万日寇正在虎视眈眈。
日本人,虽然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但中国两党统一战线的成立,也给了他们压力,战争必须要被提前。
携完美处理“两广事变”之威,对在陕北无比活跃不断提出“建立统一抗日阵线”的红党愈加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光头大佬更有底气,调南下的中央军北上,欲取代东北军在陕西对红党进行围剿。
10月22日,飞抵西安的光头大佬严令张少帅对陕北用兵,张不从,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光头校长不许,两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10月29日,张飞往洛阳为光头校长祝寿,再提联合抗日主张,再次被拒绝,并被告之,若不愿意战,中央军将会取东北军和西北军而代之。
11月27日,张再上书光头校长,请缨抗战,再遭拒绝。
12月2日,张飞抵洛阳见光头校长,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并向光头大佬面报,谓其部下不稳,势难支撑,再三请求委员长前往训话,光头大佬同意赴西安,驻华清池。
12月7日,张到华清池见光头校长,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拒绝。
12月10日,张见到了光头校长,光头校长正在召开会议,正式通过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决定在1936年12月12日宣布动员令。
12月11日晚,光头校长邀请张、杨和蒋鼎玟、陈成、朱绍良等参加晚宴,晚宴期间,光头大佬宣读了蒋鼎玟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黄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等换将的任命书。命令中央军接替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剿共任务。
12月11日晚间,张杨二人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12月12日清晨进行兵谏。
12月12日5时,东北军奉命到华清池捉拿光头校长,光头校长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同时,十七路军扣留了陈成、邵力子、蒋鼎玟、陈调元、卫立黄、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
12月12日,张杨二人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
至此,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刘浪那儿也没去,就在独立团基地团部呆着。他知道,他那位叔父肯定是要找他的。而且他还知道,虽然这位对光头大佬并不感冒,但他那位权柄赫赫的叔父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还是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