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射击也不弱

有句俗话说叫熟能生巧,不管做任何事,只有做的多了才能掌握其规律,红色战士们自然也不能例外,再如何精兵悍将,他们在射击一道上,除了特别有天赋的,肯定是不如经常做射击训练的。

当然了,他们在一次又一次死中求活实战中训练出来的本领,绝对算不上弱。

而反观独立团受训的这帮老兵们,同样是经历过近两个月和两万余日军血战不说,从1932年7月到他们受训之前,刘浪并没有特别记录每个人平均打出过多少发子弹,但他知道总数目。

秉着浪团座“枪法是用子弹喂出来”的理念,不算实战中打出的子弹,仅仅只是实弹射击训练,仅仅是整个独立团基地本部3000人三年时间就耗费了超过1200万发子弹,平均到每个人,就是4000发,每年每人1300发的训练量,800发步枪子弹,400发轻重机枪子弹,100发手枪子弹,这是刘浪对步兵营士兵最低要求。

这个训练量,别说放眼全国各系统国军一年不过几十发实弹训练量,就是日本人新兵训练手册中让国军艳羡的新兵400发子弹的训练量,也是碾压式的。

至于说未来有些资料里记载着日军每年有高达1800发子弹的训练量,以小鬼子打完子弹都还要把弹壳捡走的尿性,反正浪团座是一百个不信的。

不说别的,光日本人现在的17个师团以及一些混成旅团骑兵旅团合计近百万大军,一年光训练就要18亿发子弹,你莫把日本人给搞破产了吧!

能让独立团三年时间积累超过一千多万发子弹,已经让并不怎么缺钱的独立团军需处长急白了头了。

。。。。。。。。。。

ps:军事频道“白色孤岛1”作者的老书“抗战之血染山河”曾经全渠道推荐过就不说了,这次出了本姐妹篇“抗日之浴血山河”,喜欢抗战文的书友们可以去养成幼苗了。

虽然刘浪要求的是速射,但十名教官却是有条不紊的瞄准、拉动枪栓、射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花了近一分半钟,才算是打光两个弹夹十发子弹。

虽说现在还不知道他们的成绩究竟如何,但刘浪却是微微点头,这帮红色军官们虽然令行禁止,但一旦拿上枪,他们就是战士,都有自己的战斗节奏,并没有完全为军令所影响。

刘浪当然明白他们为何不速射,因为,他们从没有浪费子弹的习惯,一路北上的路上,每颗子弹都是弥足珍贵。如果不是有红党真实史料记载,你很难相信他们对子弹珍惜到近乎“变态”的程度,因为“犯错”而被宣判处死的烈士,竟然选择被石头砸死而不是枪决,原因竟然是希望替自己的队伍省下一颗子弹。

那一幕,是多么的悲壮啊!

你若是指望他们不仔细瞄准就射出枪膛里的子弹,那对他们而言就是犯罪,除非现在就是战场,敌军马上就要冲上阵地。。。。。。但刘浪觉得,更大的可能不是他们拼命射空枪里的子弹,而是端着刺刀迎头冲上。

曾经的时空中不管是战略大转移时的红色部队,还是因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戴上青天白日帽徽的第八集团军战士,都是这么做的。珍惜子弹最大的缘由是,上战场前,他们的枪膛里拥有五颗子弹的,就是标配。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歌词在未来被很多人诟病认为是吹牛,但在回到这个时代的刘浪看来,那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因为,他们真的没有更多的子弹去消灭敌人。

如此贫瘠的战争资源,却和武装到牙齿的日本鬼子整整抗争了八年,这样的先辈们,怎么能令刘浪不惊佩?

和十名教官一起射击的是另外六名教官,原属独立团的两名教官射击速度显然要更快一些,按照独立团速射标准,十发子弹速射要求在50秒内射击完毕,还包括上弹夹的时间。另外4名新编61旅教官比独立团教官慢上二十秒但比红色教官们又快了二十秒,显然,那是因为这种速射射击在教导队也不是第一次了,他们正在努力跟上独立团同僚们的速度。

反观受训的士兵们,射击速度却要比军官们快得多了,这已经是他们这两三年必修的科目,每个人没参加过八十次少说也有五十次。个个轻车熟路,基本都在五十秒内完成射击。

尤其是以曾经水为代表的五名特种兵,更是快到夸张。小兵曾经水从射击第一枪到更换弹夹再到站起报告射击完毕,总共没用到半分钟,几乎没有瞄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