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刘湘的支持

先前把尚是中央军身份的独立团塞到广元那是给四川掺沙子来的,现在,此一时彼一时也,刘湘已经掌控了四川,光头大佬是绝不会再让刘浪再给这个令他不喜的四川省主席如虎添翼的。

最糟糕的恐怕还不是这个,而是那位极有可能调独立团由川北进入川西追击进军意图已经很明显的红色部队。那才是刘浪最不愿意见到的。

刘浪虽然没有全程跟随红色部队,保护着年轻奶奶一路随红色部队长征的几个独立团士兵们也未曾发过来只言片语,但刘浪透过遍布川东川西华商集团的暗探依旧关注着红色部队的动向。

和曾经的时空中一样,从1935年年初他们四渡赤水将光头大佬的数十万大军搞了个晕头转向就南渡乌江进入云南,然后一路西进甩开追兵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并于五月到达泸定县。

镇守泸定县的刘文辉部两个团果然如同曾经的时空中一样,根本没有全力防御堵截,泸定桥失守后就任由红色部队由此向川西高原而去。

如果刘浪没记错的话,在这个9月的他们应该已经翻越了四川境内令人望而生微的六座大雪山,走过了松潘大草地,抵达了阿坝以北的川甘边境。只需要将胡宗南部击败,就可以进入甘南最终抵达陕西,胜利结束这次万里大转移的红色历程重新建立那个著名的红色根据地。

如果调独立团前去“剿匪”,再想像上次一样糊弄了事甚至还能送点儿武器弹药的美事儿可是想都别想了,做为光头大佬的铁杆,那位已经是陆军中将的胡中将绝对会替光头大佬牢牢看着独立团的。

历史在这种极为重要的环节上没有出现偏差,刘浪已经觉得老天对中国不错,那里还会主动跳出去惹事儿?

再说了,现在别看他虽然官职不高,不过一上校团长,但上面有自家堂叔罩着,在四川不要过得太悠哉,麾下可战之兵也不仅仅只是在册的三千官兵,已经在乡间按照正规军训练两年的4000民兵,只要经历一场实战,虽谈不上精锐但亦是是可用之兵。

换句话说,刘团座现在能动用的兵力,随时可以超过7000人,甚至已经不亚于第四师哈儿师长的兵力。

配上他给独立团装备的各式武器,此时的独立团战力绝不是三年前长城大战时那支独立团所能相提并论的。如果是这个时期的独立团,刘浪完全有信心凭借山地优势将第八师团击溃,而不用靠着偷袭了他们的重炮联队才获得那个战果。暴风火箭炮超强的机动力和火力,绝对能让小鬼子知道什么叫科技的力量。

可是,刘浪还是低估了自己那位堂叔对他的鼎力支持。

刘湘不光是嘴上说说,给刘浪的支持也在逐渐发力。

如果说1935年这一年,国府在军制上有什么大动作,除了继续对战略大转移中的红色部队坚持不懈的追杀并继续整编德械师大量进口军火以外可能就是全国第一次大规模授衔了。

从1934年7月到1935年1月,国府重新制定了《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到了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把上将分为一级和二级,同时增设了特级上将军衔,从4月起,国府就陆陆续续对国民革命军的高级将领授衔,中国的军衔第一次规范化。

这亦是中国从清末移植以日本军衔制为蓝本的现代军衔体系开始到现在二十多年来,中国政府第一次全国范围内规范化的授衔。规范化以将官军衔整编全国各军的同时,也遏制上将军衔的泛滥问题。

之所以说1935年以前的上将军衔太过泛滥,亦和中国自推翻满清王朝以来政治形势的变换有关系。尤其是在北洋政府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军事大员都被授予上将,甚至还有师长和旅长领上将衔的,比如1923年11月,陆军第26师师长曹锳被授陆军上将军衔。再如,1924年7月25日授陆军上将的王汝勤。时任勤威将军、第八师师长兼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再加上各地军阀林立,自己给自己授个上将衔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

可以说,上将军衔,在1935年以前并不怎么值钱,实在是太多了。

国府名义上统一全国后,为避免矛盾,一直未在将官军衔上大规模有所行动,随着全国政权掌握进一步加强,终于在1935年开始对全国军队进行第一次正规授衔。

基本原则是旅长、师参谋长、副师长授少将衔;师长、军长、兵团司令、集团军司令授中将;各地军阀首领及资格老权力重的军人以及一些为革命为国捐躯的军人授上将;上将又分为三级,分为二级上将、一级上将、特级上将。

第一次将中国原有的将官三级制变成了类似于第三帝国的将官五级,这当然有第三帝国军事顾问在军衔改制背后的影响。

从1935年上半年开始就在向各地军官授将官衔,特级上将自然是如今中国第一人光头大佬的,相当于大元帅,全国仅有光头大佬一人。

而像刘浪数月前刚和人谈完生意的山西老汉,则成了国府的八名一级上将之一。而刘浪的那位掌握四川大权不久的堂叔刘湘,则成为二十名二级上将之一,和山东的韩复渠、北平的宋哲元、江西的刘峙、湖南的何健、西北的杨虎城等并列。

显然,早在十年前就成为上将的刘湘对自己没能列入一级上将的名录有些不满,同时也产生了浓浓的危机,他必须在紧抓四川大权的同时还要壮大自己的实力。

而刘浪这个能干的侄子,就是壮大他自身实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