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不断响起的爆炸声让在更远一点儿观战的日军大队长的一颗滚烫心差点儿掉到了冰窟窿里。
他的士兵,也只是每人携带了两颗手雷,哪像中国人这样,一丢就是几百颗的?难不成他们抢劫了一个兵工厂?
不用说,这佯攻变真攻算是成了一着臭棋,望远镜的视野中,硝烟逐渐散去的中国人阵地前到处都有帝国士兵在翻滚哀嚎,尚能趴着和中国人对射的帝国士兵数目简直令人不忍直视。
“该死的第一旅团那帮蠢货们。”日军大队长咬牙切齿的怒骂道。
不愧是当大队长的家伙,脑瓜儿明显要比他的中队长灵活的多,立刻把原因找到了第一旅团那帮帝国陆军同僚们身上。
什么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就是。
如果不是那帮蠢货们疏忽了没说这个情报,他又怎么会下达冲锋的命令?就算冲锋了,知晓这个情报的帝国勇士们也会对敌人会有如此多的手榴弹有防备的吧!绝不会像现在这样,一个小队直接成了一个小分队。
虽然小队成了小分队,但那个还在辛苦和中国人拼命的小分队也不能不救啊!日军大队长瞪着眼珠子鼓着腮帮子,命令已经冲到距离中国人阵地前300米的两个小队加速,位于阵地两翼的日军小队对中国人的阵地也开始发动进攻。
不过这次他们的任务已经不是攻上阵地,而是以解救被死死压制在前沿阵地上的同胞为主。
与此同时,六具掷弹筒也开始再次发射,四门步兵炮也瞄准对面阵地上的火力点开始炮击。就是山炮没动,一旦山炮开炮了,这名愤怒的步兵大队长知道,很可能他连那个步兵小分队都没了。
山炮可没有那般精准,很可能战壕里的中国人没炸死几个,倒是先把阵地前不过四五十米残存下来的同胞给炸上天了。
ps:咳咳,厚着脸皮求下票,双倍月票将于5月7号结束,月初如果还有保底月票的童靴请投给风月吧!感谢童靴们的支持。虽然没有加更,但风月好歹从不断更是不。。。。。。
一号阵地上的轻机枪总共有四挺,这已经是义勇军可以拿出来的不多的家底了。
虽然有刘浪的帮助,以及第八师团辎重仓库的丰厚缴获,但轻机枪和重机枪这种压制性武器义勇军们也没多少。而想从日军手上缴获更是极难。几次依靠着埋伏袭击全歼了热河驻军的几个运输队,顽强的小鬼子在被全灭之前也用手雷炸毁了机枪,物资缴获不少但机枪这种武器却是获得极少,到现在一个营能拥有四挺轻机枪加上一挺重机枪,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手榴弹不断爆炸的同时,阵阵硝烟将一号阵地上笼罩的严严实实的,四挺轻机枪也从防炮洞中拿出来朝日军猛烈射击。
突然被丢出来的海量手榴弹不断爆炸炸蒙圈的日军小队本来就已经被炸得不知东南西北,再被四挺轻机枪和一百多号士兵拿着步枪一阵乱射,直接被打趴了。
不过这趴下的小鬼子,至少有三十多个,是永远也别想起来了。他们不是被四处飞溅的手榴弹弹片给炸死,就是被四处横飞的子弹给打死。
手榴弹爆炸的硝烟阻挡了日军重机枪手的视线,其实也阻挡了山上阵地义勇军战士的视线,他们根本看不清小鬼子躲在哪儿,甚至,很多人压根儿就没抬头,就是将枪口往下方一摆,对准着规定好的区域扣动扳机。
是的,这就是在战前刘浪给他们制定的火力分配方式。
刘浪早就知道日军的火力肯定是优于义勇军的,在这种情况下抬头还要用瞄准的额方式对单个日军进行射击,被对方优势火力击中的几率很大。为了减少伤亡,刘浪一开始就制定了放日军进到可以丢手榴弹的区域再开火的策略。用手榴弹攻击日寇的同时还可以制造出的硝烟阻挡日军重机枪的视线,这时再对日寇实施射击。
而且射击也不是让每个人盲目射击,每个步兵班都有自己的射击区域,也就是所谓的面打击。每个步兵班就朝早已规定射击区域射击,不用冒着危险瞄准,只需要射出枪膛里的子弹即可。
正面阵地上一共有十个步兵班,每个班的射击面大概三十米左右,基本将战场所有角落都给涉及到。虽然因为紧张、恐惧等因素士兵们射击的可能并不是很准,有很多甚至还不知道将子弹打到那个旮旯里去了,但这种面打击绝对增加了日军中弹的几率。
这就像捕鱼,用鱼钩鱼饵钓鱼固然精准一钓就是一条,用网捕鱼虽然更多的是撞大运,但在鱼儿密集的时候,用网捕鱼要比钓鱼的效率可是要高的多,所以渔民才使用了用渔网捕鱼的主要劳动方式,而不是靠鱼钩和鱼饵。
刘团座这一招也是放弃了士兵们个人的战术素养而采用了团体协作的方式来实施“撞大运”打小鬼子。毕竟,这是一帮在日寇占领地的农民军,虽然有正规军做教官,但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训练,他们的训练多来自实战。战死、负伤的人员也不在少数,随着新兵的不断补充,战斗力也是参差不齐,在单兵素养上他们很难和独立团这种百战余生的职业军人相提并论,团体协作才是他们好的作战方式。
更何况,历史已经证明过。决定战争胜利的,靠的就是火力,增加让敌人中弹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