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则如山,动,则如火”是再适合眼前的部队不过了。
当然,最吸引姑娘们眼球的还是领头的少校和上尉,这两位不同先前的迟大奎和凌洪那两个大黑脸,两个人都属于长相清秀书生模样,再配上英挺的军装和充满阳刚男儿气的步伐,这种帅气,给匹白马,就是书中描绘出的真正意义上的白马王子。
黑马王子白马王子都走完了,后面接着是刺刀营,再跟着就是磐石营。等手持着步枪的步兵营走完了,就是极为吸引人眼球的炮兵营方阵。
炮兵营吸引人眼球的不是他们走得有多整齐,也不是他们方阵人员最多,足有300多号人。而是,他们携带着四门被刷洗得崭亮的山炮,分别由8匹健马拉动着走进训练场。
老百姓们绝大多数自然是没看过炮的,看见区区四门山炮大多数都只是表示新奇还没有其他太多想法,但在中将少将眼里可就不一样了。他们可都是识货的,这四门大家伙,可不是他们师里或旅里的那种老掉牙的第三帝国式小炮,那是国府三年前才从瑞典进口的博福斯山炮。
尤其是张炎,更是清楚,和他们曾并肩作战的张治中的第五军正是使用了这种才进口的博福斯山炮,才给了日寇极大的杀伤。没想到,独立团竟然拥有了四门。
他们并不知道,刘浪这货根本没拿出目前炮兵营一半的实力。这种博福斯山炮,独立团本来只有两门,但仗着前年在第三帝国和国府的采购团大boss俞大唯拉了点儿关系,用老阎和刘主席的名义从瑞典博福斯公司又订购了10门,只不过那二位一人只分了2门罢了,剩下的六门在11月份就到货全部悄然拖到了独立团。
现在的炮兵营虽然还没装备上独立团正在研制中的主力火炮暴风火箭炮,但博福斯山炮却是已经高达八门之多,绝对可以和日寇装备着12门日式山炮的一个炮兵大队一较长短了。
他们没有像步兵一样踏着正步走过来,而是缓步走到刘浪等人面前。领头的炮兵少校跑到刘浪面前立定行礼:“长官,炮兵营已准备就绪,请长官下令。”
“传我军令,可以开炮。”刘浪也举手还礼道。
可以开炮?这一刻,估计绝大部分听到他们一问一答的人都是懵逼的。
不就是阅兵嘛!怎么还搞上了实弹呢?
。。。。。。。。。。。
ps:昨天风月章节里呼吁了一下,月票榜竟然就到了军事分类第5名,太感激了,感谢书友们。3000字大章送上。
“兄弟们辛苦了!”刘浪在队列路过自己时也庄严举手行军礼。
“长官辛苦!”行进队列齐声大吼。
“中华国民革命军万岁!”刘浪再度大吼。
“中华民族万岁!”士兵们再度齐声大吼。
吼声惊天动地,在广阔的独立团训练场上回荡。
中将少将集体苦笑,独立团这口号,真是够大的,革命军万岁,民族万岁。怪不得这位上校团长不受某校长待见呢!胸前的青天白日勋章都挂了两枚了,却依旧还是个小上校,这可是中华民国头一号上校,许多中将上将都没他这个荣耀,只不过是略带有些讽刺的荣耀。
这位连自己团口号都设计的如此独特,不效忠于某校长或是他所属的政治集团,而是效忠于民族,士兵们用自己回答告诉在场所有人,他们效忠的,永远只是自己的民族,中华民族。
但是,这个口号听着,却是让人胸中总有股说不出的东西在涌动,仿佛,不和他们一起那样吼出来,就不畅快一样。
如果他们再等若干年,再看到规模远比小小独立团2000多号人更大的共和国阅兵式的时候,就会明白,自己胸中涌动的自己都不清楚的那股情绪是什么。
民族自豪感,唯有把自己当成中华民族一份子的人,才会在听到“中华民族万岁”这几个字的时候生起的那股情绪。
这个时代的他们,不是没有民族自豪感,只是还没有觉醒罢了。
跟在后面的是一营剩下的两个步兵连,在两个连长的率领下一一出场亮相。
但出于保密的原因,所有参加阅兵式的步兵连统统不得携带机枪和火炮,已经开始逐渐装备部队的新式半自动步枪和手枪也不得带入场内,所以步兵们扛的还是汉阳造步枪,火力排的官兵们没了趁手的家伙也不得不临时从仓库里拿出步枪来凑数,军官们腰间佩戴的手枪也多是驳壳枪。
不过饶是如此,一个步兵营,拥有600多的兵力还是让一帮川军军官们直吸凉气。无论是重机枪还是轻机枪,参加阅兵的部队都没有携带,这很好理解,可能是不多或者是影响队列美观再或者是为了保密需要,但这人数可做不得假,这可是满编啊!
无论是范绍曾的第四师还是张炎的61旅,一个步兵营能有400到500左右的兵力就算是很不错了。一个营300多人可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儿。为什么编制给到了500,但人员却永远不充足?这自然还得从收入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