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中国的美好时代(上)

主宰江山 汉风雄烈 2394 字 10个月前

所以,梁广亮的三个儿子就全在自家的养牛场里,一个主持全面工作,一个管理后勤,另一个去各地跑销路。

别看梁广亮抓着自己公交车站长的位置不撒手,但养牛场才是梁家的根本,这里面的股份才是梁家的主要资本。

对于农牧站的技术员们,梁广亮那平日里都是巴结的很。因为养殖这玩意儿,没有个技术支持是做不长的。广亮的养牛场虽然没出过大疫情,但全国各地的养殖场多了,因为出疫情而倾家荡产的事儿也多了,报纸上屡见不鲜。

养牛场需要农牧站!

逢年过节,梁广亮和养牛场的股东代表,都会备上一份厚礼,犒劳农牧站。

当然,这一切都在法律规定的许可范围之内,是老百姓对农牧站同志的感激,绝对够不上行贿犯罪。

刘磊这会儿肚子正也饿了,便没有推辞,和梁广亮一起朝外头的饭店走去。他是农牧站的副站长,也是搬口农牧站畜牧专业的第一人。

刘磊不跟梁广亮客气,只是一顿便饭而已。他才帮了梁广亮的大忙,要是放到二十年前,梁广亮不捧着白花花的银子主动的送上门去,那就是梁广亮自己不会做人。

刘磊可是刚刚从上头申请到了两头欧洲种牛,原产于瑞士西部阿尔卑斯山区的西门塔尔牛。这牛的主要产地为西门塔尔平原和萨能平原,是一种大型的优秀的乳、肉、役兼用品种。也就是说,这种牛不仅产乳量较高,产肉性能也并不比专门化肉牛品种差,役用性能也很好,简直是一种完美牛种。

八年前,这种牛被从欧洲引入到中国,先是在山东育养,用以我国本土的黄牛改良,效果非常明显,杂交一代的生产性能一般都能提高30%以上。

然后这种牛就作为种牛从瑞典开始被大规模的引入,先后在草原、山地和平原等不同的培育场进行改良试验,结果是效果普遍良好。

以至于短短几年,西门塔尔牛的分布就遍至全国,北在东北的森林草原和科尔沁草原,南至中南的南岭山脉和其山区,西到新疆的广大草原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它的身影出没。

只是这么一来,造成的结果就是各地的种牛数量有限。

内阁也只能保证鲁西和南阳两大繁育基地的种牛数目不至于太少,至于其他的就只能放开了,雨露均沾么。

搬口的农牧站对上头已经申请了四年了,到现在才拨来了两头种牛。

而梁广亮带人办起的养牛场是整个搬口镇最大的养殖场,也是为数不多的养牛场之一——周家口起家就是靠牛市,当地有养牛的传统,这两头种牛的‘播种基地’那就是梁家的养牛场啊。

除了公交车站向西走不远就是搬口东大门的治安室,治安室外的小亭子里站着一名警察,这是陈汉的政策要求,治安室必须时刻有人执勤。只不过这警察的神态是懒洋洋的,大家伙儿都在吃饭,他一个人在这儿站岗,真的挺无趣的。

过了治安室就算进入搬口镇的商业区了。

所谓的商业区也就是这么一说,肯定没法跟淮宁、周家口比的啊,但对比起一般的乡镇还是繁华的。百货铺、杂货铺、粮油店、成衣铺、布庄、烟酒、饭店,到了吃饭的点儿了,人头攒动的。

刘磊和梁广亮一前一后地走着,地面是混凝土路面,已经有几个年头了,但看起来还算平整。

沿街店面内商品种类繁多,大到农具、马车,小到针头线脑,从生产工具到生活消费品,几乎应有尽有。水果店里的供应也不逊色,南面的、西边的,芒果、榴莲,莲雾,枇杷,葡萄干,大枣,干果板栗,很多北方人没有见过的东西都出现在了摊位上。还有买熟食的,梁广亮就在摊子上撑了两根香肠,再切了半只盐水鸭,还兜了豆腐皮和花生。

刘磊也不拦着,他享受的心安理得。两头种牛要是落到了梁家的养牛场,不管将来的效益好坏,那都给梁家领衔的这个养牛场打了一次好广告。

而且西门塔尔牛的效果真的很好,这都是肉眼可见的事实。西杂一代牛的初生重为六十斤,本地牛仅为四十五斤,短了足足三分之一啊。

平均日增重,杂种牛6月龄为一斤二两,18月龄为一斤,本地牛相应为八两不倒和七两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