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就算以武道圣人的尊贵,眼睛里也不由的流露一丝艳羡嫉妒。
如果说心中唯一还能保持平静波澜不惊的,就是成郡王。
天家子孙虽然生来就是天潢贵胄,尊贵无比。但是也因身负龙气的关系,任何法力都会被化掉,故而终生不能修道也不能依托庇护于宗门。
故而他们对宗门修行的典籍秘法,真的不感兴趣。
太祖当年凭借开国气运,以天子龙拳镇压诸天,天下宗门无不仰人鼻息。
太祖更让宗门将门内的无上典籍送到大内,收录武库,但是世人不知的是,太祖收录的典籍都是武道经典,根本不涉及各派的核心,也正是这个原因,宗门才没有反叛。
“先生大才,孤王也是言出必行之人。但是正九品对先生来说着实有些屈才,郡王府尚缺一名正八品的五经博士,不知先生可否屈就?”
成郡王见司徒刑眼睛中恢复了清明,竟然丝毫不顾及自己的身份,急忙上前行礼,笑着说道。
成郡王身旁的中年儒生脸色不由的一僵,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见的失落之情
五经博士虽然品阶不高,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
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
大虞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大虞之初,《易》、《书》、《诗》、《礼》、《春秋》每经只有一家,每经置一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故称五经博士。
到大虞末年,研究五经的学者逐渐增至十四家,所以也称五经十四博士。
而且这个博士在儒家有着特殊的意义,有着特殊的权利。
博士,古代学官名,始于中古。
秦始皇时有博士七十人。汉承秦制,诸子百家都有博士。
大虞文帝时,始置《书》、《诗》的一经博士,并立诸子传记博士,有博士七十余人。景帝时,又置《春秋》博士。此时,博士虽百家杂陈而儒家独多,不仅《书》、《诗》、《春秋》有博士,《论语》、《孝经》、《孟子》、《尔雅》也有博士,并且《诗》博士有齐、鲁、韩三家,《春秋》博士有胡毋生、董仲舒两家。
这说明此时儒家在学官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而且博士各以家法教授弟子于太学。
师生传授之际,要遵守一定的师生关系,不能混乱。这叫作守师法和守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