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嗯?”

“我们可能有机会回到长安了。”

“真的吗?”李十一开心道,“那太好了。”

看着李十一开心的模样,李五却心情复杂。当初徐敬仪想带着两人逃跑回京城,被她拒绝。因为李幽死了,现在的皇帝是李旦,她不知道自己跟十一回到长安会不会反而更危险。

可是,如果是跟着李继勉回京城呢?

对于未来,此时李五的脑中根本没有任何清晰的方向,她能做的,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二日李五再次找了一个机会去见鹏奴,告诉他她两日后要离开之事。

鹏奴一听急了:“媳妇儿,你不能走,你走了,我就再也找不到你了。”

李五现在寄人篱下身不由己,根本没办法保全鹏奴。她看着鹏奴认真道:“鹏奴,我没办法带你走,但是……我有办法让你趁机逃出去。”

鹏奴一愣:“什么?”

李五告诉鹏奴,两日后李继勉会带着车队离开府衙,奔赴京城。他只需提前一夜,藏到装辎重的货车上的箱子里,就可跟着车队离开重兵看守的府衙。就算有人发现他逃跑了,也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马奴逃跑而搜查即将出发的赴京车队,耽误太守大人的要事。

很快两日过去。李继勉整装待发,同行的是李制的义子李天元。

李天元现年三十岁,是李制义子中年纪最大的,也是李制最信任器重的义子。其实李天元只比李制小了十岁,就岁数上而言,两人父子相称并不适合。

但在这个年代,收义子是件非常普遍甚至流行的事情,通过义父义子纽扣起亲密的信任关系,岁数差距已经无关紧要。就算义子的年纪比义父还要大,在当时也屡见不罕。

民间有段童谣,唱的是:“白为天玄为地,百腿虫儿乱爬地,一腿老儿爱赐李,二腿义儿不废米,三腿女儿穿胡衣,四腿光头救李帝,五腿儿……”

这童谣很长,讲的就是当时朝野上下的风气。第四句借十二棍僧救唐王的典故寓指和尚习武之风,第三句说的是女子穿胡衣的风俗,而第二句“二腿义儿不废米”就是说当时无论大官小官,文官武将,收义子风气胜行。

至于“一腿老儿爱赐李”则是说李唐皇帝们共有的一个癖好,无论哪朝皇帝,遇着建大功的臣子,遇着看得顺眼的臣子,遇着赏无可赏的臣子,就赐姓,结果赐得满天下都是姓李的,当真是桃“李”满天下。

所谓晋李一族,也是皇帝老儿赐姓了李,才被称为晋李。

李天元瞧见李继勉将李五姐弟俩安排上一辆马车,挺意外道:“怎么,阿勉你要带着这两个小东西一起赴京?这一路路途迢迢,带两孩子麻烦又累赘,不如留在军中,你的小书童,父亲一定会替你好好照顾。”

李继勉那夜里见识了李五的才识,哪舍得丢下她。

“天元哥,这俩小子可是我的宝贝儿,我可舍不得几个月见不着他俩,必须得带着。”

李天元好笑道:“怎么这阵子转性了?这两孩子说是你书童,这么小个年纪,能识几个大字?以前你可不喜欢小孩。老家那几个小子,没近你身呢就被你马鞭子抽跑了。”

“那得看是什么样的小孩,要是讨喜乖巧的小孩,我自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