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相信,李飞白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会感觉到他满满的诚意,接着相泯一笑解恩仇,继而爽快应邀。
到了大明日报社,杨慎以为自己会吃个大大的闭门羹,然后再想其它办法去见李飞白。没想到门子入内一通报,李飞白竟亲自赶了出来,请他进去。
这让他大感意外,李飞白的肚量还真让人佩服!
两人在屋里坐好,杨慎先说李飞白在大明日报上刊登的有关于他的文章,实在有些太过,让他愧不敢当!
李飞白忙道:“那些都是实事求是之语,一点都没夸张!”接着便是一阵吹捧,尽说些仰慕的话!
杨慎打了个哈哈道:“不知我能不能在你的报纸上刊登文章?”
李飞白道:“杨翰林如此大才,要能在我的报纸上刊登文章,真是求之不得!”
杨慎便把自己写的那篇文章往桌子上一放,道:“那就拜托把这篇文章刊登吧!”
李飞白叫过孙志同道:“把杨翰林的这篇文章发表在明日报纸的头版头条上,务必一字不改!”
孙志同接了文章自去。
杨慎这才想起,李飞白不识字的事实,早知自己应该口述一遍。现在李飞白不知上边写的是什么,拍马没拍成功,谁知李飞白会不会应邀。
父亲交待下来的事情又不能不办!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家父想请你晚上吃个饭,不知李公子赏脸不赏!”
李飞白毫不迟疑的道:“杨阁老开口,哪敢不应召!只是不知杨阁老召见在下有何吩咐,杨翰林可否透露一点,也好让在下有个准备。”
杨慎长舒一口气,道:“我也不知!”顿了一下,又道,“不过我觉得,应该是好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
杨廷和停了一下,又道:“郭勋把自己的祖先抬到太庙中,自己也能得到巨大的好处,为了此等好处,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又道:“他跟皇帝跟得那样紧,想来皇帝也有意把他祖先抬入太庙的意思,只是怕郭勋的祖上资历不够,强自往里抬,大臣们反对!于是,郭勋又干起了老本行,招一批老学究,写出一本大明英烈传来。”
又道:“大明英烈传,我只看开篇,就知道他以后想怎么写。甭管他祖上有什么功劳,哪怕芝麻绿豆般的功劳,他都要写成西瓜那么大。不说压六王一头,亦是紧随六王之后!”
又道:“为此,他特意办了大明日报,为的就是夸大宣扬他祖上的功劳。众口烁金,积毁消骨,三人成虎。这些成语都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件事情,说的多了,人们也就相信了!”
又道:“本来我还以为,大明日报背后还站着当今圣上,为的就是对抗邸报!现在看来,我想多了,这完全是郭勋的私人行为。为了把自己的祖上抬入太庙,郭勋这次只怕花费颇丰,靠大明日报反复宣传他祖上的功勋。如此,大明日报不足畏也!”
杨慎问道:“既然李飞白不是跟我们为敌,那我今天就去请他?”
杨廷和摆摆手道:“不急!观其言,察其行。再多等上几日,看我的推测对不对!”
接下来的几天,杨慎一去翰林院,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来大明日报观看。一来是看公主大婚的八卦,二来也是看大明英烈传是不是跟他父亲猜测的一样。
只看了几天,大明英烈传着重描写郭英功劳已渐显端倪,与他父亲猜测的一模一样。
又过了几天,他去翰林院找大明日报竟没找到,还当又跟上几次一样,被其它翰林捷足先登,拿去看了。一问才知,今天的大明日报没送来,以后要想再送,得掏钱购买!
报纸还用花钱买吗?简直岂有此理!邸报都不用花钱购买,你区区一个大明日报需要掏钱购买!
他本不打算再看大明日报,这辈子都不会再看一眼。掏钱买的东西能看吗?又不是圣人之言,简直有辱斯文。
不过,也仅是下了半日的决心,到了下午就吩咐下去,给翰林院订了几份。所以不是订一份而是订几份,是为了有时来得迟了,报纸被别人拿去看了。
同级或者比他级别低的倒还好说,他派人一问,报纸立马就来。若是上级,那就不好办了,得等人家看完,方能一睹为快。
现在好了,一下订了几份,就不会有人跟他抢了!
大明日报说白了就是庸俗之物,他本看不上眼的。但是,为何那两篇越看越起劲,每日都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呢?
还有巷闻里边的事,平头老百姓们也太逗了,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干上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