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修路搭桥

大明资本家 革命咖啡 2420 字 9个月前

所以,何之泉高高兴兴的答应了宋素卿的邀请,二人包下酒楼,叫来几个年轻漂亮的少女,喝起了花酒。

酒毕,宋素卿留下一个箱子,里边装了一千两黄金,以及瑞佐使团的贡单。

回到知府衙门,睡了一觉醒来,何之泉才看到僧宗设使团的贡单是早于瑞佐使团的贡单一步到达衙门,这怎能让他不头疼。

黄金已经收了,退回去着实不舍,简直比割肉还疼!况且,退回去宋素卿就收吗?你想干什么?又把宋素卿当做什么?你这是在拿人家玩?把人家当成软蛋随便欺负?

何之泉头疼的脑袋都要裂开了,可还是没有想到一点办法!

宋素卿不好得罪,僧宗设就好得罪了?这些倭国人,简直就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倭寇就是明证。万一因为这次不公,惹得僧宗设大怒,引起了乱子该如何收场!

头疼来头疼去,他终于下了决心。宋素卿是万万不能得罪的,只好得罪得罪僧宗设了。僧宗设再横,还敢在大明的地盘上横不成,反了他了,信不信老子带兵灭了他!

这时,背后立着的屏风后传来一阵低语:“大人,提刑按察使司的佥事到访,陪同的还有河南的提刑按察使,已被小的迎往三堂!”

何之泉轻轻哼了一声,以示知道了。

提刑按察司来人了,来的还是个佥事,那是不能怠慢的。提刑按察使大人也来了,更是不能怠慢,虽说是别省的提刑按察使,但谁又能保证今后用不到人家!万一哪一天人家升官了,直接调到京城进入六部或者来福建当上了布政使呢?所以还是事先修好路搭好桥为妙!

何况,人家还是有佥事陪着来的,可见刘石湖对此事十分重视。

他清咳一声,道:“鉴于案情重大,下次再审,退堂!”说吧,在皂隶的齐声吆喝声中,踱步转过屏风,走出后门,匆匆朝三堂而去!

未到三堂正门,他已爽朗的笑起声来,道:“上官亲自,下官有失远迎,恕罪恕罪!”说话间已进入堂门,撩起衣襟,作势就要给席书同、冯江亭两个下跪行礼。

席书同仅为五品,哪敢受何之泉一拜。冯江亭虽为三品,却是外省按察使,也不好受何之泉一拜。

两人同时上前,一把扶住何之泉。

席书同得到应有的尊敬,十分满意,道:“起来吧!”

那门子爬起来,道:“上官,里边请!”前边带路,把三人领到三堂休息,又吩咐下人奉上好茶点心,又道:“上官稍待,小的这就去请我家老爷!”

说罢,一溜小跑又往前而去。

泉州知府何之泉正在大堂上审案!

台下站着皂隶,跪着原告被告,双方激烈陈词,都说自己有理。

何之泉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却在头疼案上放着的两道要送往朝廷的单子。

两道单子是同样的内容,都是外番要进贡朝廷的贡单。

自打永乐帝命郑和七下西洋后,每年都有外番停泊泉州码头,要进贡朝廷。

说是进贡,其实大明的官员甚至百姓都明白,就是把大明当冤大头来要好处的。

这些外番进贡一两银子的东西,得到的回报往往是十倍乃至百倍,这等好事哪里去找?所以外番们乐此不疲,朝廷头疼不已,常常责令福建对这些外番甄别,免得外番一年改数个国名,重复进贡。

福建布政使又责令泉州知府进行甄别。

何之泉以前也没有为难过,反正一年有几个外番来进贡他心知肚明,想要胡编个国名来骗他,简直是做梦。

甭管你是从哪个国家来的,先到先验货,验完货去京城,一年一次,错过明年请早。本知府办事公平公正,童叟无欺。

今天所以为难,是因为这两张单子是同一个国家倭国的,又是在一天内同时送到的。唯一的区别是,一个是早上来的,一个是晚上来的。

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怎么会这么巧。

他多方打听才知道,倭国国王年幼,大夫把持国政。左京兆内艺兴遣僧宗设来贡,右京兆细川高也遣瑞佐及中国商人宋素卿来贡。

两个京兆所以同时遣使,一来是为了获得巨额回报。二来是因为谁能把贡品送到京城,等于得到大明的承认,权力自然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