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活动关系,他四处奔走,银子花了不少,可冶铁所依然没有买一斤煤。那时,他想放弃煤窖,亏就亏点吧,总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可曹致远又来游说,说河内的冶铁所不买咱们的煤没关系,咱们可以自己造个冶铁所,正好克井乡也有铁矿,那样挖出的煤不就有了去处!而且,铁的价格比煤要贵多了,这样一来,县里每年的收入将达数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也有可能。
他当时很犹豫,为了开煤窖,已投入上万两银子。由于煤卖不出去,匠人的工食银子都是半额发放,也已欠了数千两。而开一座冶铁所,又得投入数万两,再雇人手还得花钱,将把整个银库里的钱挥霍光了。
曹致远的一句话让他又动了心。
曹致远说:“咱们可以去省里先报备,等省里同意收购他们的铁,咱们再建冶铁所!”
省里是答应收购他们的铁,冶铁所也就建了起来。可是不知是矿石的质量太差,还是冶铁的工艺不过关,冶出来的铁杂制太多,做农具都不够格,省里不愿收购也在情理之中。
可冶铁所投入那么大,还能关停不成?如果冶铁所关停了,煤窖也得关停。自己身为一县之主,若把这两个买卖都关了,投入的七八万两银子将赔个精光,也就是把县里一百来年的积蓄赔了个精光,那他这个县令还能干下去吗?
所以,两个买卖一个也不能关,开下去还有翻身的机会,关停了也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想解决问题有三个办法,一是把煤卖出去,一是把冶出来的铁的质量提上去,一是拖到他高升。
过了这几年,煤一点也没卖出去。找了无数有经验的冶铁匠人,铁的质量也提不上去。而想要高升之后把问题留给下一任县令,就成了唯一可能的解决办法。但,现实是要想实现也不容易。
首先,煤窖与冶铁所里匠人的工食银子已拖欠太久,匠人的怨气极大,随时都可能发生爆乱。马坤去游说弹压数次,越来越有压不住之势,根本等不到他高升,爆乱就会发生。那时,他这个县令必会被愤怒的匠人撕成碎片,既使有幸逃得性命,也会被朝廷治罪,为平息爆乱,十有八九他会被斩首示众。
其次,虽跟李飞白挂上关系,也算是跟布政使大人挂上关系。现在仅是挂上关系,要想打好关系,再凭借此关系高升,没有两年也不可能。时间太久,根本等不到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