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那些火器,在方若华看来,拿到战场上根本就是对自己的战士不负责任,直接砸烂了扔废铁回收站都被人嫌。
“他们的士兵也没有相应的训练,冒然使用火器,其实对大周朝自身来说,也并非好事。”
可惜,就是这些话传扬出去,大周朝廷,也不可能听方若华这个敌人的。
身在南安,方若华已经分了多半的精力在治理国家上,恢复国家经济,进行灾区重建工作,培养底层官员,整合各地原本的官府。
最后一件,最为重要的事,专款专项投入农业研究,第一步准备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事务繁杂,终日忙得快要连前线的战报都没时间看了。
就在第一批基层官员受训结束,走向各个县城,奔向各个村落的同时,大周节节败退,只余下寥寥几座孤城还负隅顽抗。
大部分城池甚至都没有交锋,华夏海龙军未至,守城将领或者被手下绑了投诚,或者落荒而逃,要不然就是大开城门,直接投降。
到了如今的地步,朝野都清楚,天下易主,已成定局。
方若华反而没有继续猛攻,趁热打铁,在最短的时间攻下京城,反而给大周敬德帝王写了一封信,应该叫国书了。
信中字里行间透露出方若华身为一个女子,特有的细腻与温情,丝毫不强势,近乎歌颂地诉说了大周历代皇帝的功德,他们曾经对百姓做出的贡献。
每一个帝王曾经做过的,对百姓有益的事,都写得非常细腻详尽。
就是敬德帝,方若华也不吝惜溢美之词。
夜姑看过信,先是赞了句:“陛下文辞优美亲切,很是难得。”
又道:“我要是敬德帝,一定把陛下引为知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时间一日日过去。
雨虽说还是下,有些地方甚至是暴雨雷霆,可到底大部分州县,已经雨过天晴,太阳高照,眼看着是不必担忧灾情扩散。
海龙军重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作战上来。与北疆诸义军南北夹击,一寸一寸地逼近大周京城。
一时之间,大周朝上下都陷入焦虑绝望,不少官员开始寻思自己的后路。
夜姑盘点过暗中通过各种门路,跟他们递话,通消息的官员和世家大族,看着也是啧啧称奇。
方若华把门窗都打开,顺手抓了个瓷枕靠在身后,又抱了个竹夫人在怀里,凉意袭来,便关了厂子里新出产,送来试用的空调。
空调笨重,声音也大,吵得她脑袋嗡嗡响,难受的厉害。
夜姑却是有点遗憾,眼巴巴地盯着大空调半天,暗地里腹诽——她们家陛下这性子也是古怪,真不懂什么叫享受。
方若华却叹息:“不实用,耗电也太厉害,凭我们现在发电的能力,怕是远不到能普及的时候。”
这到也是事实。
夜姑嘀咕了几句,便把手里的档案递给陛下看:“金二刚送来的,大周的那些官员怕是坐不住了,连路家也通过路二公子和我们的人频频接触。”
方若华点头:“这到是好事。”
让春雨叫参谋部的参谋们都过来,方若华把所有意图与自己接触的家族,势力都仔细研究一遍。
“这里面有一部分家族和人,可以接触,但是像这一部分。”
方若华拿红色的笔,在其中一部分名单上,一一画下一个小小的差号。
“通敌叛国,鱼肉乡里,样样都是大罪,十恶不赦,他们以为自己祸害了大周,转头投了新王朝,就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纯属做梦。”
夜姑郑重应下:“陛下放心,我们明白。”
虽说不接受这些人的投诚,但目前也只是按下不表,此时此刻,总不能宣告天下,真那么做,会让许多摇摆不定,可以接纳的官员和家族也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