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大唐,与后世天朝20世纪50年代初,刚刚建国时的情况差不多,长期的战争,造就了大批的中高级军官,他们个个都是国家的功臣,如何解决他们的出路,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而这个问题涉及每个军官的切身利益,解决不好就将是朝廷的一大隐患。而负责解决此事的人,也会得罪一大批人。
李靖很欣赏梁王李愔,他对李愔感到担忧。
自从李世民上次提出了军制改革的议题后,朝廷里传得沸沸扬扬的。新的军事制度,只能够有部分军官得到任职使用,有相当一部分军官会离开部队。
留下的军官自然高兴,离开的人就会有很大的怨言了。这个问题一直是李世民头疼的一大难题,李靖等军队的高层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正因为这件事情是个难题,因此,太子、蜀王和魏王等人,谁都不愿意与此时沾边。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也不愿意搀和。
可是,这件事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拖得越久,对于朝廷的负担越大,人浮于事,对于军队的建设也十分有害。
大唐要进入长期的和平时期了,李世民下决心解决军队的整编问题了,他曾经多次与长孙无忌、李靖和房玄龄等人商议,但是都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李靖提出让梁王李愔参与军制改革,李世民就让李愔撰写了一个军制改革初稿。
现在,李愔的方案肯定是对国家有利,但是,如果因此得罪了大批的军官,以后梁王在大唐就很难混下去了。
对于李愔来说,他必须找到一个既能够让李世民满意,又不能让军官们有大的意见的办法来。
不久前,李孝恭和侯君集都找过李愔,劝他不要揽下这件事情,都说他一个未成年的王爷,管不着朝廷这么重要的事情。结果,二人满意地回去了。
现在,听完了李靖的话,李愔很感激李靖对自己的关心,他说道:“大将军,感谢您对我的关心,这件事您看这么办如何?”接着,他对李靖谈了他的解决办法。
李靖听完了以后,心里一阵激动,他忽然有种冲动,也想像李世民那样,摸摸李愔的脑袋,看看里面究竟是怎么长的。一个不满十八岁的年轻人,竟然能够有如此周密的想法,实在是令他惊叹。
李靖笑道:“殿下,臣就不该来这一趟了。我也真是的,竟然忘记了李郡王和侯君集了,他们一定已经来过了。既然他们都没有提出过发对意见,一定是被你说服了。哈哈。臣早该想到这一层的。”
李愔听完,心中更加感激李靖了——人家大将军是真心关心自己,才特意上门来提醒的。
李愔说道:“大将军,今天在我这里吃午饭吧,咱们好好喝上一杯。”